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更新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的六个转变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张玉芹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3.12.01


   荣获国家级奖12项,其中金奖3项,银奖7项,铜奖2项;获市以上奖88项。科学论文荣获4项国家级奖。中央电视台多次到校采访制作学生开展创造活动专题片,并在“希望之旅"和“科技博览"中进行播放。1998年被中国创造学会命名为“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总之,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而“接受性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但我们要摒弃的是那些被动式接受性学习。有效的教学活动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商。真正让学生“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由辅助教学向与学科教学整合转变
    教育副部长吕福源多次强调,要把现代信息教育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就是提出要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单一的学科知识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一种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和“学习化的时代"。一个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社会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的人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合国际竞争的人才。
    因此教育者知识与观念的更新便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与知识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时代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纳和使用态 度和能力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 学校信息设备再好,信息技术也不可能在学校学科和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应用,教育现代化仍 是一句空话。所以实现教育信息现代化,教师是关键。我们实现新跨越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信息教育融化课程内容,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教育现代化呼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教育和学校各方面,对学校教育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教师,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信息技术在学校和教育的影响及应用,并以此作为提升教育形象、学校形象,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良好契机。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目前,学校书本教材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至少有5-10年或者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过网上信息,使书本知识再生,加强师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发散性、批判性的思维。信息技术最大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并提供自主学习条件,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须具有的条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助于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虚拟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生活较为接近的亲身感受和体现。也就是说,利用网络技术使学校课堂和社会连在一起,学生可以获取比学校课堂更多的知识和感受。如高一物理的《人造地球卫星》一课,教师在讲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加速与半径的关系时,利用信息技术媒体讲解内容,生动直观,开启了学生思维。这节课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感受,同时,学生也学会网上查询,培养了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一节生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物理课。还可以利用网络,进入开放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科技网等获得相关学科知识和资料,大大
补充课堂教学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育这把钥匙,开启的不仅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门,而且打开了争抢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通道,计算机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将给东方传统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坚实的文化基础,无论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遇到什么困难,要提高认识,知难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将伴随着教育现代化向我们走来。

    六、教学评价,由为选拔服务向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转变
    在办学过程中,有些地区和学校,往往为升学率所奔波,为学苗而大战。这些做法对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应该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皆可成才"的观念,从为学校选择最好的学生到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注重教学评价的转变,彻底改变那种以分数评价学生,以成绩定学生发展方向的不良导向,树立发展的评价观。发展的评价观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由甄别和遴选转向激励和发展,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1.新的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升学率不是评价一个学校惟一标准,而是衡量学校的重要标志;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惟一尺度,而是一个方面的表现。在评价标准这个杠杆的作用下,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以及学生个性的培养,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要从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的培养,从与情感无关到与情感有关,从重教学结果到重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师生全部的身心投入,课堂是否有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教育教学实践是否有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
    2.新的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现代教学模式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有充分发挥主动性的余地,经过自我探究和发现,实现认知的飞跃,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因此,评价标准应彻底清除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把着眼点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上来。确立人本的学生观,因此,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教育不再是追求升学率,而是为了开发个体潜能,而是谋求终身发展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物理课堂教学有感
   下一篇文章:搞好军事训练工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