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和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过程。学生通过听和读,将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再经过加工整理,达到理解,从而才能更好地说和写。阅读理解作为一种题型.在语文和英语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这是训练学生文字信息的领悟能力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手段和途径,理解是目的,认真阅读是深入理解的前提条件。实质上,阅读理解可以延伸应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理解不能仅仅作为一种题型,更应该成为一种学习方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中学生所学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精心撰写而成的,配以相应的例题习题,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另外,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优胜劣败。筛选出的课外辅导书是值得关注参考的。它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是对教材的重要补充。其中的内容都是符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后再认真阅读教材和课外辅导书,做一定的练习题。就足以学好相关的课程。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领会了学习的乐趣,在阅读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效率低,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弱,其实质是不会学习。很多学生不会或者不愿意阅读教材和辅导书,只是愿意听老师讲解,如果课堂听不懂,还要在校外参加补习班。这样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讲解,而不相信自学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聪明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教材和辅导书的能力。不随意让孩子参加补课班。 其实,除了文字信息的阅读理解,学生每天在课堂上的学习都可以看做是阅读理解。观察老师的表情动作、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做好课堂笔记都是在阅读。阅读老师的动作,阅读老师的声音,阅读老师的板书,阅读同学的反馈,这些阅读都是学生高效学习、深入理解的关键。 广义上说,用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来感受周围的事物,将信息传人大脑,这个过程都是阅读,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到的体会、感悟、领会都是广义上的理解。 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可以通过交谈、观察,可以通过亲身感受。阅读方式基本分为两类:间接和直接。间接的阅读能够保证阅读量大,但是理解不深刻具体;直接的阅读能够保证信息准确、理解深刻。但是不利于阅读的速度。作为一名学生更有效的阅读是深入生活,感受科学,感受社会,将生活实践和科技知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学”(learn by doing)就是强调直接阅读的重要性。很多的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不让孩子动手劳动,表面上是为孩子节省了时间来学习,实质上孩子失去了动手学习、亲身感悟的机会,孩子不懂得学以致用,从而导致理解不深刻或者高分低能。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又何尝不是阅读理解呢?阅读他人,达到知人,知人者智;阅读自己,达到知己,自知者明;阅读社会,理解社会,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阅读历史,比较古今,从而感受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阅读党史,才能更加理解党的伟大,理解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同。导致阅读的内容有所不同。不同的人阅读同样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要有选择地阅读,要阅读最有用的东西。要做最有益的理解。与人为善、勤俭修德、构建和谐、尊重规律,应该是对人类社会比较正确的阅读理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