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探究并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人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引领、促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学校教学的发展。 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创造教学新经验、新典型,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努力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校本课程。 二、工作目标 1.高三年级的工作目标:全心全力。高水平高质量做好10届高三的教学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2.非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目标: (1)一流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业务精湛能力强、教法灵活先进。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认可。可供同行借鉴,在校内外具有良好的影响:(2)一流的教学业绩:本年级大型考试学生成绩优秀,协作体联考成绩居于前列。 3.通过听评课督导、开展教学研讨等,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打造科学高效的课堂。 4.重基础、重特色、重内涵,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优势,培养学科骨干,推进学科发展。 6.建设学校课程体系,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 7.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细化教学管理的评价考核办法。 三、内容举措 1.一个管理机制 实施教学目标管理机制 将教学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年级、班级、教师,分别制定三个年级、四十二个班级、一百二十多名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落实责任制,建立激励制度,实施目标管理考核达标奖。 2.七个工作强化举措 (1)强化教学工作管理者的责、权、利,加大工作力度 ’ 将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升格为学校学科教研主任,将各年级的学科备课组长升格为年级学科教研组长。明确学科教研主任和年级学科教研组长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加大对他们工 作的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2)强化高三教学工作 ①关注学生的听课和自习状态,注意后半阶段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良好的课堂效果。 ②为高三学生提供备考方法和应试心理指导.调整身心,以最佳的面貌和状态面对高考。 ③主办协作体数学教学研讨课活动.同时参加协作体其他科目的研讨课话动,沟通信息,交流经验。 ④在全校大会上做高考总结。 (3)强化课堂教学 ①成立学校课堂教学督导组,做好课堂评价与反馈的督导工作: 出台督导的标准。 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反馈、会诊学校当前教学问题。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与探讨,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和教学典型。努力建立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打造科学高效的课堂。 开展听评课。对教师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和引导。 ②非毕业年级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养树立典型,建立课堂教学示范与引领的团队.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③借助课堂自动录播系统,争取实现部分教师上一节录像课,开展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学校对上课教师予以奖励。 (4)强化教研组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 ①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参加。 ②实施教研组活动签到考核制。 ③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活动内容精细化,有效实施落实工作目标。责任人为教研主任和教务处。每次教研活动要有具体内容、目标,要开展有特色、形式新颖、有影响的活动。 ④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⑤建设教学网络平台,加强教学的软件建设。 ⑥教研组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建设学科教研组校园网网页:项目齐全、内容充实、经常更新。 扶持教师个人博客建设:每学科每学期至少2名教师。 建立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科教学资源库(本学期完成第一步“历届高考题库”建设),放置于校园内网,供全组教师使用。 ⑦本着“轻负担、高质量”的精神,继续编写具有实验特色的学生学习资料(练习册、学期作业、假期作业)。 学生学习资料由教研主任负全责。制定统一的标准。全校统一。学期作业和假期作业由年级学科教研组长负全责,制定统一的标准,年级统一。 ⑧鼓励著书立说:倡导教研组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 ⑨推进名师工程 出台学校各项名师的条件与职责,开展几项名师的申报与评比活动,激发教师发展自我的动力和进取精神,努力打造在校内外有影响的名师。 (5)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 ①研究实施高一年级部分学生选修课程。 ②制定并实施辽宁省实验中学国家选修课程开设方案,由教研主任负责,全校统一。 ③创立几个品牌课程,提高层次,做大做强创新技术课程。 (6)强化教学常规工作管理 ①教案书写:教研主任对本学科教师教案实施过程监督,对全组教师教案质量负责。教务处期末对教案进行结果检查监督。 ②继续实施听评课制度: 学校听课规定: 一个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管校长、教务处主行不少于50节,其他副校长、校长助理、科研室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学科教研主任等不少于20节。任课教师不少于15节。 教研组活动也要组织听评课研讨活动。 听课考核结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达标奖和优秀教研组评比。 ③各年级期中期末必须召开质量分析会。公布成绩统计结果,责任人为教务处副主任。 ④教务处对全校教师上课、课堂常规、教案书写、作业等进行抽查,每周至少确立一个检查项目并总结通报,征求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反馈。 ⑤学校领导每周轮流总值班,巡视检查教师辅导、学生自习等情况,并在周五干部会上通报。 ⑥加强对选课科目教师教学行为管理,及时征求学生对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⑦建立缺代课制度,明确在同科教师有病或遇有特殊情况时,其他教师有义务为其代课,提高代课教师的津贴等。 (7)强化竞赛工作 成立竞赛指导中心。建立名师工作室。创新学生培养机制,提高教练员待遇。 ①收集国内、国际各级各类竞赛信息,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学生分类参加。 ②加强教练员建议,解决竞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争取竞赛优异成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