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德育工作之我见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孟祥安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5.12.26

    四、学校德育途径应形式多样,重视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学校德育途径很多,比较常见的有:(1)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2)德育活动课;(3)学科德育渗透;(4)家庭教育;(5)班主任工作;(6)党团和学生会工作;(7)校园文化建设;(8)校外德育基地建设;(9)心理咨询。 
    每一种途径的运用,应根据各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有所侧重点。不同的途径应发挥各自的功能,协调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以求发挥德育途径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效果。 
    如校园文化建设,就有着德育的潜移默化作用。走廊的名言警句、活动图片的展出、班级板报的布置、温馨整洁的宿舍、宽敞明亮的教室、校园广播站的宣传、校刊校报的传阅等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北校区在食堂布置这样的警示语:挥霍不是富有的象征,只是粗鄙的外现;浪费不意味着腰包的充实,只意味着头脑的空虚。粮食与生命同在,环境与健康并重。一粒米饭等于多少汗水?——请珍惜粮食:而在教学楼又有这样的警示语: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摆脱庸俗,迈向文明,关注细节,养成良习。习惯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宿舍的走廊布置这样的名言:天才的出现,不仅需要天才的种子,而且需要适合天才成长的土壤。感他人之恩,责自己之过,恕别人之错,忘施人之惠。管好自己,再去要求别人。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这里是人才的摇篮,摇篮应该是安静而有序的。这些名言警句提醒每个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品德。 
    再如学雷锋活动,是德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雷锋精神的实质是:钻研本职、努力学习、助人为乐。有的学生认为做点好事、得到学校表扬就是学雷锋,这是对雷锋精神的扭曲认识。搞好学习、钻研科学知识,让自己的父母欣慰、让老师们为你骄傲、多为同学解答疑难问题等才是作为一个学生实实在在的学雷锋行为。

    五、德育的内容应回归生活 
    德育内容应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去空谈抽象的道德概念、道德标准,那德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缺乏其存在的基础,其结果肯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际、学会生活、学会看问题等。德育范畴的工作,要具体化,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生活环境中陶冶,在生活交际中成长。 
    又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那么怎样爱国呢?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爱父母,爱学校,爱同学,帮助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再如对学生进行公平教育,我们力争每一个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受到平等的待遇。但是平等是相对的,评选优秀学生、选举班级干部都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就是不平等。美国一所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把一只蛋糕分成若干份,只有坐在前排的学生吃到了,没有吃到的同学就提意见。老师说,蛋糕就这么大,不可能每个人都吃到呀!这就让学生懂得了一个道理:公平不是绝对的。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让学校德育根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片沃土,就会使学校德育有了根基和依托,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从中获得感悟、体验、陶冶和成长。

    六、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一体化、趋向化)与民族化同时并存。 
    德育在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的交互作用中接受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洗礼;而德育的个性,在于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因而各国都把培养“民族魂”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 
    德育目标和内容既有放眼全球的意识,又有回眸寻根的意识:一方面,吸纳时代精神,注视全球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另一方面,正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把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加以消化吸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公民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
   下一篇文章: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