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自然科学部门和生产、技术领域,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物理教学中的“讲授法”较适合于那个时代的要求,它较省时、省力,能较经济、系统地传授知识,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较系统地学习及深刻领会物理知识,教师不得不将知识灌给学生,这很容易造成片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也不得不采取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造成了物理知识与当代科技的距离相差较远、脱离实际等倾向。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必须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及知识结构,这时人们比较看重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比较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时物理学科的不足之处越来越明显。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在物理课程中增设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必要的、可行的,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时空。
一、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常规物理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等特性,可以克服片面执行“讲授法”的模式,有助于物理学科扬长补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与物理学科课程的结合形成优化的物理课程结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样,物理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能使学生自觉探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科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原则 (一)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崇尚科学的态度及创新精神。 2.提高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创新。 (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指导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4.实践性与创新性原则 5.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