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下面是我对德育工作的几点感悟。
一、德育的定义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活动。不同的作者给德育下的定义不同,可以归纳如下: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二、德育的目的和作用 德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人通过掌握原则和标准学会如何规范自己做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提高个体和社会的道德水平,使个体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 德育的作用是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三、学校应重视德育群体的构建 在学校,校长、各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力量,他们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学农劳动、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升旗仪式、班会,演讲比赛等都是重要的德育活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明确的人生态度、敏锐的政治头脑主要由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工作来承担。所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领导通常采取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 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实质上就是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只懂得教学,不重视德育渗透,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懂教育,他的课堂也不可能受学生欢迎。 学校后勤人员也是德育工作者,他们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用得体的言行影响学生,用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做事认真严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良好精神。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起始点,而且一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家长不懂教育,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导致他们采取的教育方法与学校的教育方式背道而驰。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开家长会、书信、电话等沟通方式统一家长的认识,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德育合力。我们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区是一个住宿制学校,宿舍负责老师不让家长进入宿舍,有的家长非常不理解,有的家长要闯进宿舍帮孩子铺床、摆放物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家长不懂学校的德育具体原则目标,不懂未来社会的人才要求标准。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学生最频繁接触的人: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人员、家长,一定要形成有机的德育群体,统一德育目标。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