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

新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李娜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4.04.26



    二、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育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常常沦为在笔端和在报告中出现的词汇,而知识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却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现今改革教育制度挺新教育观念的大环境下,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应该有教育先行的意识,应该在学生改变学习观念之前首先改变长期积淀下来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因此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以及更新怎样的教育观念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着力探讨的问题。
    (一)从光说不练的“素质教育"转变为踏踏实实的“素质教育"
    在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中由于考核制度以及评价体制的牵制,使我们历史教师常常在矛盾中徘徊。究竟是在课堂上多磨出“几分"重要,还是培养在短时看不见的能力重要?如果说在现今环境下两者能完美的结合,那么恐怕这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就像《资政新篇》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不能实行一样,不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但是就现有的条件,我觉得教师应该尽其所能,不能轻易言败。首先,中学历史教师在心理上应该坚信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中心并不能降低学生的考试成绩,事实上也是如此。其次,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对此,陶行知先生在本世纪初就一针见血地批评说:“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 将他和学分离了”。这种情况在我们今天仍然存在。我们在历史的实际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由的发挥其“精辟"的论述,也许他的观点是理想化的、是幼稚的、是不全面的,但是在这个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素质与能力。再次,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由于应试教的局限,再次,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改变教育观念教师首先必须确立每个学生都是社会人的观念,他们有在学校学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的权利,所我们要把目标锁定在所有的学生身上而不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身上。
    (二)建立民主、平等、宽容、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权威——依存”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管理、领导,学生从、接受,在这样的体系下,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教师很难理解学生的叛逆与张扬,与此同时,学生很难感受得到教师的辛苦。特别是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看成是一种人为的夸张,脱离时代的无用的说教,对于这种似乎是“异端"的观念如果教师坚持“横眉冷对",坚持“疾言厉色",那么,在教师的“威严"下,学生便会在一个缺乏心理自由的空间活动,思维便会受到严重的束缚,心里想说的不敢说,或 是不想说。这样一来,所谓“素质教育"以至培养学生的能力只能是没有边际的空谈。爱因斯坦说:“为探究的乐趣能凭借压制的手段和某种责任感来促成,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而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酷爱自由,不喜欢教师严管,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赞许。作为具有时代色彩的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放下自己的“威严”,给学生一个“放肆"的空间,并且给以正确的引导,应该以宽容、理解的心态面对个性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给学生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数学高考复习技巧与方法
   下一篇文章:高中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