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简析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刘朝忠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3.06.09

    总的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完全遵照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在两者比例关系的处理上,今年的试题更注重考查后者,体现了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基本倾向。从难度上看,比较适中,没有偏题、怪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与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相同的是,今年的语文试题依然体现出了“稳中有变”的特点。“稳”的部分,如语音、字形、词语辨析、古诗鉴赏、名句默写、科技文阅读、散文阅读等题型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均在大多数复习者的意料之内;“变”的部分也尽在情理之中。今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去掉了2002年试题当中的词语解释题,这一变化是很多人在考前已经预料到的,因为去年新出现的这一题型不够完善,从而引发了很多争议,今年取消当然就不足为怪了。
    2.第一大题中,病句题出现了两道--第5题和第6题,第5题是常规题,而第6题中的各个选项是以新闻标题的形式出现的,实际上考查的是病句中的“歧义句”,仍然是常规题,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比较简单。
    3.文言文阅读中的最后一道客观题,即第15题,考查了对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和评价。这一题型以前常见于现代文阅读试题当中,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出现还是第一次。但我们认为,大多数人对此不应该感到突然,因为《考试说明》中早已有了这一考查要求。从这一变化我们不难看出,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正力图从词句的辨析的圈子中走出来,正越来越把它看成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而非单纯的语言理解。这无疑为我们平时的文言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单纯对词句进行串讲的教学方式已经落伍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在明确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的更生动、更活泼、更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学欣赏活动。
    4.久违的“语言得体”题又回到了高考试卷当中,今年语文试题的第25题就是一道这样的题。语言得体,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对各种语体的认知能力。语言得体一般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符合语境要求,二是符合语体要求。符合语境要求,即是针对对象、场合、目的等恰当使用语言,此方面的考查在1992年、1993年、1995年高考中出现过;符合语体要求,即是符合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要求(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此方面的考查,在1992年高考中出现过。语言得体题是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能力的最有效的考查方式之一,《考试说明》一直把它作为一项要求,但1996-2002年没有此方面的独立命题出现。而目前的新教材对语言现实运用能力非常重视,增加了"口语交际"部分就是明证。因此,此类命题出现在2003年高考试题当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一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已经预料到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今年的第25题要求改写提示语,命题新颖别致,现实意义很强,要求较高,是对学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语言功底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是否善于感受生活的一次检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个学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各个场所多一些人情味比较浓的提示语,其学生在本次高考中就可以受益了。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下一篇文章:2003年高考文理大综合“物理”试题点评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