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2007物理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刘家伟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8.04.09

    一年一度的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向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分析与总结,而考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与毛病也值得我们反思。笔者对2007年高考理综部分的物理试卷以及2006、2007年高考各省份试题进行了分析,所得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感悟 
    (一)基础知识的考查呈现两个特点 
    l、重点基础知识考查呈现隐蔽性、新颖化趋势 
    对考生所熟悉与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时注重细节和规律,同时又具有隐蔽性,如2007年高考中对氢原子能级的考查,突出了电子与氢原子碰撞的能量吸收问题以及氢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光谱条数的等差性。今年高考实验题中求碰撞的恢复系数,实际上就是考查动量守恒实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今年全国试卷二中求中子的质量的计算题,实则考核弹性碰撞的知识,与原子核方面的基础知识无关。再如,高考试题第一位计算题属运动的追及问题,而试题是以接力赛跑中交接棒形式出现的。 
    2、基础知识考查的“边缘化” 
    所谓“边缘化”是指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教材中一直没考过的内容今年有所考查,如今年实验题对示波器原理的考查,近几年来一直没出现过。而全国试卷二中对光的偏振的考查是对新教材中新内容的第一次考查;可见,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全面的。 
    (二)物理规律与图像知识结合较多 
    今年辽宁省高考试卷选择题八道题中有三道与图像有关,而翻开2007年六套理综卷中每套都有二至三道图像的题,考查重点在于理解、应用图像的能力以及根据物理规律绘制图像的能力。这里我们考生所出现的毛病主要是物理量方向与坐标正负关系弄不太清楚,再有就是曲线的线性和非线形问题,近两年来,非线性图像通过坐标的变换转化为线性也是一个考查方向。如2006年天津理综卷中测量电阻的实验对数据处理时将非线形转化为线形堪称经典。 
    (三)“n”的频繁出现 
    这两年高考计算题中多次出现“n”次的现象,如今年计算题第24题与n次弹性碰撞有关,去年全国二卷计算题与n次圆周相联系,去年全国一卷中涉及n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据统计,去年六套理综试卷中有三套试卷中的计算分析题与“n”有关。总的来说,“n”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奇偶次相间交替出现、一般数列如n/(n+1)或(2n一1)/(2n+1)等,这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注重整体性、规律性,考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通项公式,同时数学计算也容易出现错误。 
    (四)碰撞与其他方面知识的广泛结合 
    碰撞虽属于力学范畴,但这两年碰撞与其他方面知识的广泛结合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几乎每套题都有所涉及,今年辽宁试卷的实验题和计算题中考查碰撞知识的试题达33分,2007年其他省份试题中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守恒)试题的出现也很频繁,由于是碰撞能解决瞬时作用的速度问题,因而碰撞与高中各个知识都有联系,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如2007年广东试卷的第17题,宁夏试卷的第30题,山东试卷的第33题,天津试卷的第23题,重庆试卷的第25题等等,据笔者统计,2007年全国十套试卷除北京和海南之外,其他八套试卷都有,而且全是计算分析题,分值都在15分以上。足以证明碰撞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NextPage]

    二、反思 
    通过对2006、2007年十二套理综高考试题的研究与总结,对我们以后高三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基础知识复习要全面而透彻 
    注重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其内涵要掌握准确、到位,加强对其变形后隐蔽性的挖掘,重视各个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基础知识内部的逻辑性,同时关注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STS题型。 
    教材中2002年以后出现的新知识或很多年高考没有涉及的知识都必须重视。如多普勒效应(在江苏省试卷中出现过)、光的偏振(2007年全国二套试题中出现过)、激光、光谱、光的干涉等。教材上任何一部分知识、任何一幅插图、任何一段阅读材料,我们都必须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透彻掌握教材。 
    (二)注重培养学生解答实验题的能力 
    实验分为力、热、电、光四部分,尤以电学实验考察最多,而近几年来电学实验的考察以拓展为主,考题多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实验的原理、器材的选择、仪器的组合、过程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都要详尽而透彻,其中在数据的处理中图象的巧妙运用要尤为重视。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实验都有考察的可能性,如2006年辽宁试卷中“双缝干涉测波长”实验,以往出现的频率较小,2007年辽宁试卷中示波器的使用近几年一直没涉及。这就要求学生透彻掌握书中每一个实验原理,操作细节以及实验中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大家熟悉的打点计时器,可以测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凡是需要测定这两个物理量,都可以用到它,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而2007年全国十套试题中有三套是用打点计时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计算分析题每年三道题共计55分,而每道题的分值之高,令所有考生不容轻视。通常计算分析题中的最后两道主要出在动量、能量、电场、磁场、电磁感应这五大板块,这五大板块的知识也是我们高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平时应重视训练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加强对物理方法的指导,挖掘物理模型的内在联系,以及多种数学手段在解题时的运用。在平时习题教学中多出一些这样的分析计算题,使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通过对近两年来全国各省份高考题的分析及自己在一线教学的实践总结的心得体会,希望得到所有同仁的批评指正,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上一篇文章:如果健美操队是实验园的一支奇葩我愿做一名辛勤的园丁
   下一篇文章: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研究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