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9日下午副校长张玉芹、教育研究室主任及姚老师带领青年教师一行12人乘坐面包车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来到鞍山名校鞍山一中。此行是参加东北三省四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每年进行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此次在鞍山一中隆重举行。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东北师范大学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分别从各地云集到这里。 这是一次教育的盛会,也是一次教育研讨的大课堂,更是一次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大展示、大比拼。两天来完成了12节课堂教学,三个学科的评课。前来参加听、评课的校内外教师约2800人次。 此次参赛教师绝大多数是一年教龄,少数是3-5年教龄的教师。他们分别毕业于北师大、东北师大、哈师大和陕西师大,均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有较好的修养、较高的素质、较扎实的基本功及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是东北三省重点高中的精英教师。 这次上课的12位教师虽然各学科课题与课型是一样的,所使用的课程标准是一致的,但每位教师对教材的挖掘程度、教学内容的着眼点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各不相同。因此,课堂教学状况和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但12位青年教师竞争激烈,教学各有千秋、各成特色、异彩纷呈。 就我校的三节课而言,通过专家点评及听课教师的评价,三位授课教师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好评。首先,他们教龄短,仅一年,教学经历少;但教学基本功较好,教师基本素质较高,对教材的处理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数学石慧媛老师讲《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她能从生产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极大兴趣。她在课件的首页上设计了一座非常真实、漂亮的拱形大桥,一座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建筑,巧妙的突出了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创意受到东师大钱教授的赞扬,他说:"这是典型的抛物线图,这里包括很多几何图形而且和生活联系密切,非常好。"石慧媛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王博洋老师的地理课《生物》,设计完整、构思巧妙、内容丰富,课堂上知识运用的娴熟、讲述流畅,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调控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师王勇的《记忆》一课评价尤为突出,认为王老师思路清、表达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深的功底,是一位有激情的老师。而他的课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回归到了语文的本体,是一堂典型的语文欣赏课。他诗一般的导语,灵活的课堂调控,优美的文学语言,一气呵成的讲解,以及学生天衣无缝的配合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总之,此次三省四校青年教师全方位展示、多方面交流、深层次探讨,为今后教学发展,教改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年教师之所以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源于他们平时的刻苦努力和反复磨练。这三位教师均在2002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在参加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每天都备课至深夜,不但认真挖掘教材、潜心钻研教材还广泛阅读参考资料涉猎很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还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向自己的师傅请教,每节新课都先听师傅是怎样上的,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与薄弱环节,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上不断完善自己。他们在认真备教材、教法的同时还备学法,教学生如何去听课、如何去学知识。为此,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倾听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他们把教育对象当成知已,而学生也把他们看成最好的朋友。一位学生对王博洋老师评教时说:"吾今生能遇此良师足矣"。他们平时教学态度认真,有厚实的知识基础,课上的也生动活泼,有的教师还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与学生密切沟通。另外,他们不但授课用心,辅导也耐心细致,如,王博洋共教八个班,每节课讲八遍,但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大声讲解,有时嗓子受不了,桌子上摆满了自己买的和学生送的各种咽喉片、消炎药。他每周一、二、三、四都有晚辅导,特别是考试前问问题的学生排着队,累的两腮肌肉都酸,浑身上下一点力气都没有,有时晚饭都吃不上,但只要有学生在的时候他都在,尽最大努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所以他们赢得了学生,也赢得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赞扬他们知识渊博,胸怀宽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