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作文题里讲到了诚信: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遇、健康、才学。渡船开始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公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水里。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或许都会为这个年轻人感到惋惜,因为他把最重要的丢掉了。
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它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德育的一块基石。从大处讲是“以德治国”的要求;从小处看,则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广东电白、山东曹县发生的高考舞弊事件说明诚信危机已经非常明显,高考尚且如此,其他领域就更难成净土;商家造假卖假已是痼疾,官员腐败受贿也不是新闻。诚信危机正充斥着各个领域。
毕业简历造假
如今,大学生毕业想找到好工作越来越难,于是,一些同学打起了歪主意:有的同学为了投用人单位之所好,谎称自己发表了很多论文;有同学从来不参加社会活动,简历中却成了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还有的同学考试时成绩一塌糊涂,简历里却是科科优秀。结果,善于“包装”自己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担保风波
2004年4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一名退休老教师因为自己的两名学生欠债不还而与他们对簿公堂。原来,一年前,刘老师为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十名贫困的中专毕业生作了担保,学生们答应工作三年后将拖欠的学费全部还清。结果十年过去了,仍有两名学生以各种理由拒不还款,作为担保人的刘老师被学校扣除了一万余元,本来生活清贫的刘老师为了维持生活竟然靠捡废品补贴家用。
光明牛奶事件
2005年6月7日,郑州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将“变质的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做法被曝光。事后,光明乳业的有关负责人屡次否认,直到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才不得不承认:“郑州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而专家称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光明乳业为何对法律和消费者如此亵渎?光明乳业为何在“提供安全的产品”这方面做得如此不“光明”?
如果失去诚信,世界将会怎样?
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
——古谚语
诚信是珍贵的精神资产。诚信没有外形,没有内质,但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仿佛它是一种有形的力量。很难想象没有诚信我们将会陷入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之中。西方思想家戈登•希尔对此作了形象化的描述,他说,“假如你走过一座桥,寄出一封信,向朋友披露你的秘密,却怀疑桥的坚固程度,不知道信是否能被收到,对朋友是否会替你保密没有信心,生活在这样的没有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总是处在恐惧、妄想和无效率、无所作为之中。”个人失去诚信,在良心上将受到谴责,自我的发展也将失去前途;企业失去诚信,纵然一时得利,日后也必付出代价,而一旦发展到整个社会的诚信都下降的话,欺骗、谎言将毁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想象这样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 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一种人生境界。若一个人能自始至终讲诚信,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做到言行合一,就达到了天下之至诚。汕头某体彩销售点站主陈老板将寄存在站里的500万元中奖彩票,主动送给仍对中奖懵然不知的幸运儿赵先生,上演了一出现代版“完璧归‘赵’”。事后陈先生说:“这样的我活得踏实,磊落,平淡,而且快乐。”是啊,快乐缘于自己创造的生活,生活中需要有一颗诚挚的心。
诚信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但它必须小心地建造,精心地培养,不断地加强。建立诚信需要长期的努力,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能把它毁坏,失去了的诚信将很难重新建立起来。大多数人对不讲诚信的人或事都是深恶痛绝的,当信任被亵渎后,造成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深刻而且长久。正如河北省那位老教师所言,让他最为痛心的正是他对学生们的信任被亵渎,两名日后成为人民教师的学生欠债不还甚至对他恐吓威胁,这样的伤害痛彻心扉。
诚信也是一种才能。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有品德的人,一个心胸坦荡的人,一个正直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没有金钱,没有荣誉,甚至没有才学,但他们在世上仍会活得很坦然。古人讲究“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排首位,选择人才,要求的也是德才兼备。可见,诚信也是一种才能,而且是一种不容易得到的才能,我们应该努力地得到它,而且无比珍爱它。
坚守诚信,完善人格
让诚信成为习惯
完善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就是真诚。真诚待人,真诚做事,这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之一。拥有这样品质的人,才会对人敞开心扉,使人们了解他,接纳他,才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因此,我们要养成真诚待人的习惯。
社会心理学中的交互原则,恰恰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只有我们真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所以,像你期望别人真诚对待你一样的去真诚对待别人吧!
社会需要建立诚信机制
首先应该对不诚信行为有惩罚机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德从来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要通过外在的压力,如法律、舆论来迫使人讲诚信,建立诚信体系,只要有违背的情形,就予以坚决惩罚。比如仿造学历的人,一经发现要记录在案,终生不得录取。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的不诚信将会记入个人的诚信档案,成为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有不诚信记录的人,在买房、购车、买保险时,都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钱。目前国内也在推行个人签名制度,这样做正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个人的诚信与自我标志牢牢捆绑在一起,增强人的自律性。
其次,要让诚信观念根植在每个人的内心中。要让人们从人格特征和内心需要,自觉地去讲诚信,认为讲诚信是符合自己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如果一个人整天撒谎,不讲信用,那么,他必然生活在紧张之中。这种生存状态,哪里有健康可言?诚信,是人的精神的崇高境界,每个人内心都有追求崇高的需要,只要对破坏城信的行为严厉追究,人们就会恢复对诚信的追求。 诚信,为人之本,快乐之源,让我们真诚到永远!
相关链接
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诚信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作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一)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二)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三)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通知》
作者:心理一级教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