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实验校友频道 >> 激情岁月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少年岁月 益友良师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徐斯年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12.11

    当时实验中学实行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智育第一”在师生中都遭到彻底摈弃。“全面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学校对“智育”以外各个方面的教养,在观念上十分重视,在措施上处处落实。 
    学校规定,每天下午有一个小时的文体活动,(其中一次是文娱活动)属于雷打不动的制度。我就曾因利用文娱活动时间组织全班踢足球,而被学生会的文艺部长陈敏训得伤心落泪。其实,体育是我的弱项,张传本老师却硬把我列入第一批“劳卫制”锻炼的名单,逼着我坚持跑、跳、爬、掷,终于如期测验合格。“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每个同学都会打垒球、滑冰,都坚持长跑;校冰球队、排球队、垒球队则几乎年年都获市级比赛的冠军。 
    在每周两课时的“综合技术教育”课上,我们不仅学会了车、钳、铣、刨,而且分解、安装过汽车的每一个部件,每个人都学会了基本的驾驶技术。高中毕业时,我们年级献给母校的礼物,就是自己装配的一辆载重汽车和一辆小轿车。 
    黄恩波老师的美术课,从几何体石膏模型的素描教起,到静物、人体素描,铅笔淡彩,水彩,水粉,循序渐进,十分注重技法训练。李英老师的音乐课,不仅使我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五线谱,打下了练耳、视唱、和声的基础,而且学会了指挥多声部的合唱。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得水乳交融,我们全班曾经跟着李英老师提供的夏利亚平的唱片,反复用俄语学唱《伏尔加船夫曲》,获得过大合唱比赛的第一名。高三准备高考的同时,我们班竟排演了一出大型活报剧——陈白尘的《哎呀呀美国小月亮》,这项活动得到校长何宗传的大力支持。由于角色多,全班几乎人人上台。表演当然属于“业余水准”,但在“规矩”方面我们力求“不业余”,所以演出获得满堂彩。 
    有了“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基础,“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因材施教”才会水到渠成。就艺术人才的养育而言,我的上述经历只算“玩票”——自己只能是块“业余”的料,但是前面说到的陈敏和比我低一年的韩小磊,则由“玩票”走向专业,后来都成了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影视导演。理科方面,突出的例子当然是王永志院士。这里我想特别讲一讲我们班的王膺:他从初中就热爱生物学,而且很快迷上了遗传学。当时,遗传学被认为伪科学,生物课只讲米丘林、李森科,不许提摩尔根。生物老师却在课余辅导王膺系统研读摩尔根的著作,他的理论水平得以大幅提高。升入北师大生物系后,王膺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因而被一再批判,甚至受到政治歧视,不幸抑郁成疾而英年早逝。坚持真理,虽九死而不悔,这就是实验中学给予学生的“素质”,这就是实验中学培养出来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群成批的“实验人”!

    当年的实验中学,学生中有不少高干子女,面对这样的“校情”,管理工作在相当意义上成了决定校风的关键。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一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业关怀备至,另一方面则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在他们眼里,“家长”没有“级别”,“学生”更无“特殊”;绝大多数家长也都能够服从学校的管理,并从心底里尊重、敬爱老师。 
    五十年代初期有一段时间,每逢周一、周六,校园里和校门口也出现过小车排队接送子女的场面。侯澄校长拍案而起,随之下了一条死命令——即日起,家长不得用汽车接送子女;除非因公办事,任何小车不得开进校园。令行禁止,小车长龙立刻消失。当然,溺爱子女的家长还是有的,高中某班自编、自演过一出喜剧《星期天的礼物》,其中就讽刺了有的家长把小车开到离学校两三站处,“偷着”接送孩子,孩子则把一星期的脏衣服攒起来,周末带回家让“阿姨”洗的现象。这出喜剧,鲜明地体现着一种“正气”,它在校内始终占有主导的地位,成为主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实验中学培育我家三代人
   下一篇文章:三年结硕果 回报实验情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