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实验校友频道 >> 激情岁月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风华世代积水潭

新闻来源:教育信息   新闻作者:徐坤   责任编辑:王慧   新闻录入:廉姝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0.04.27

【编者按】 徐坤:1982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一级作家。    摘自《人民日报》。  

    现在北京的年轻人,只知道作为地标名词的积水潭,是地铁的一站出口,以及积水潭医院在此拐弯的标识。从积水潭桥再往东南方向。顺着西海水面往里走,才是后生们人人熟知的后海什刹海著名的酒吧一条街。银锭桥和烟袋斜街那里还有众多风格各异的个性饰品小店。他们却不知道。方圆几十里这一片波光潋滟的水面周围。曾经是元明清三代京城何等繁华的水陆大码头和戏剧演出场所啊!
    紧把着积水潭桥东南角的解放军歌剧院和郭守敬纪念馆。也许是积水潭作为“戏剧演出场”和“大码头”的仅有记忆了。可惜,这两个场所总是被匆匆过客视而不见。
    公元1292年8月,由元朝督水监郭守敬亲自勘察设计的京杭大运河大都(北京)城里河段工程开工,历时一年完工。从此,从南方来的贡赋稻米瓷器丝绸源源不断沿京杭大运河进京。不必只停靠在通州张家湾,而是长驱直入直达都城中心积水潭。积水潭一时成为船只汇聚的大码头,粮船如织、舳舻蔽水,一片盛世繁华。至此,带来了首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树,选九州之裱芬”。各种宫廷和民间演出活动繁盛,积水潭一带歌台酒楼林立,宴舞之声不绝。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在大都兴起。北京成为我国戏剧艺术的发祥地。
    在中国古代文艺史上,元代的戏剧谱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佳作迭出,明星如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戏剧家和优秀剧本,也出现一大批戏剧名角。众所周知的“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都是大都北京人。在今天的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内,有一元代古宅,相传是马致远故居。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即《汉明妃》或《昭君出塞》)等,流传青史。活跃在大都剧坛的一批名角:著名女演员珠帘秀、顺时秀、天然秀、赛帘秀和燕山秀“五秀”,都是粉丝无数,有她们在场的演出,观众经常爆棚。
    元杂剧在大都北京最为著名的演出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大都西城砖塔胡同,一处就是积水潭大码头的斜街。据说当时的海子。水深流阔,平展无际,能泊下吨位很重的漕船,沿海四周钟楼鼓楼一代,成为各种商品货物聚集交易之地。各种商业店铺米面市、柴炭市、服装鞋帽市、铁器市前人声鼎沸。这个京城水路漕船大码头里。达官显要、商贾人士络绎往来,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应酬饮宴之中,咿咿呀呀要艺人献唱助兴必不可少。积水潭海子
的斜街上,“率多歌台酒馆”。宋襞《望海潮,海子岸暮归金城坊》对此胜景有所描绘:“山含烟素,波明霞绮,西风太液池头。马似游龙,车如流水,归人何暇夷犹。丛薄拥金沟,更萧萧宫树,调弄新秋。十里烟波,几双鸥鹭两渔舟。暮云楼阁深幽,正砧杵丁东,弦管啁瞅。淡淡星河,荧荧灯火,一时清景难酬。马上试冥搜,填入耆卿谱,摹写风流。明日重来柳下,携酒教名讴。”
    这首词真实记录了积水潭昔日豪华风流场景。白日游人如织、人声鼎沸。入夜管弦笙箫、吴歌楚舞,一派风华绝代的文艺复兴景象。
    北京积水潭文艺中心的地位持续了元明清三个朝代。从明清开始。积水潭跟大运河失去联通之后,大码头忙碌漕运功能完结。--但由于钟鼓楼就在附近,积水潭附近仍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区,达官贵人开始在周围兴建宫苑园林,别墅临湖,一时又是游船画舫,水榭笙歌,这里逐渐转化成了文人雅客游赏聚集之地。
    今天的积水潭后海斜街已经叫“烟袋斜街”了。据清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清朝居住在城北的旗人多嗜好抽旱烟或水烟。于是斜街上开起了一家家烟袋铺,原先的“鼓楼斜街”也就顺势改叫“烟袋斜街”。
    如今的烟袋斜街两旁是装饰得风格迥异的一长串酒吧。但凡来北京的年轻人,都要相邀到后海的酒吧坐坐小酌一番。他们在欣赏当年皇家园林水波潋滟后海风光的同时,是否也会缅怀一下古时候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艺文风骚与风雅呢? 

   上一篇文章:人间真情伴我走向科学的殿堂
   下一篇文章:在放飞梦想的路上,你我一同前行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