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长胤,男,1932年5月生于辽宁省清原县,1949年在东 北实验学校读书,同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读书期间担任学生会常委、生活部长、团的组织委员、初九班班长,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戴。
实验中学历来的传统就是树立远大理想,把为祖国而学习视为己任,一旦祖国需要就挺身而出。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了,祖国一声令下,在校的千余名学生当天就全部报名参军。要求报名参军的同学把党支部、校长室、团总支围得水泄不通,全校共有190多名同学奔赴朝鲜战场。仅初中三年级的4个班119名同学中被批准参军的就有69名,为总人数的58%。初中一、二年级被批准参军的同学有107名,董长胤就是其中的一名。1950年12月19日,全校召开欢送107名同学入伍大会,会上董长胤的哥哥董朗风特意为弟弟买来一块手绢,上面书写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为保卫祖国奋斗到底》的字,并代表107名参军同学的家长在会上发言,他说,“弟弟被批准参军,我们家庭也光荣,希望参军同学,在战斗中都获得英雄奖章,都能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对此,1950年12月21日《东北日报》以《对祖国的爱》为题报导了这一消息,记述了实验中学学生要求参军的情景,整个校园沸腾了,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为省实验中学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董长胤肩负着全校老师、同学和职工的重托,带领107名同学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翻开董长胤保存50多年的一本抗美援朝纪念册,反映了实验中学同学、教职员工在抗美援朝中的爱国热情。在157位的留言人中,有教师20多名(包括3名俄文教师),有理发员2名,有团总支书记关真,有学生会主席李裕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的留言是:“长胤同志!你已走在了我的前面,我是羡慕的,同志!你参加了军事学习,这是光荣的,这是捍卫祖国的行为!愿你成为毛泽东的好学生,好青年!并希望你经常检查自己,以求更大进步!你的同志王永志与您握别,1950年12月18日晚"。岳慧玉同学的留言反映了全校同学对祖国的爱。她写道:“亲爱的同学,你们是我们学校里的第二辆战车,你们从我们的队伍里冲出去了!你们能首批担当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我是多么的羡慕你们呀!但是,我们也要在第三批、第四批,争取将我们 的战车开出去。亲爱的同学:当你遇着困难的时候,希望你能看看这本小册子,看看同学们对你的希望。同志:更希望你常常想!现在不是我们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要我们团员以热血来回答我们的青年团。你的同志岳慧玉,1950年12月16日"。以上都反映了实验中学高涨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