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导读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除却尘封
从我校已故教师王度庐的《卧虎藏龙》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说起

新闻来源:教研处   新闻作者:赵志彦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王美佳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4.09.04
一、感谢李安,感谢人教社 
    2001年香港著名导演李安先生根据王度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卧虎藏龙》在第73届奥斯卡颁奖盛典中,独获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艺术指导/道具装饰等四项大奖,风靡全球。 
    今年初又有一条新闻在各大媒体引起激烈争论,即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正视当代中学生的阅读事实,为了丰富学生认识、多角度欣赏文学作品,经过慎重选择,反复讨论,2005年出版的高二《语文读本》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第六回“大漠听悲歌寻香惹爱  满城来风雨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第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发了强烈争鸣,几乎所有主流的媒体都参与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极短时间内新浪网上对此条新闻的评论已达635条,其中以赞同者居多。金庸和《天龙八部》大家很熟悉,人们不禁要问:王度庐是谁?《卧虎藏龙》入选教材仅仅是因为被改编成电影获得奥斯卡大奖吗?
二、王度庐和《卧虎藏龙》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家王度庐重新被人们关注,“现在的年轻朋友们大概已经很少人知道王度庐是谁了。幸好我已不再年轻,所以我还知道王度庐是谁。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 家竟然是王度庐。”(古龙语)王度庐(1909-1977),中国近现代武侠小说“十大家”之一,北派“四大家”之一。1953年至1970年曾任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原名葆祥(后改为“翔”),字霄羽,出生于北京贫困旗人家庭。他自幼爱好诗文戏曲,常到北京图书馆看书,日积月累,逐渐打下了坚实的中外文学基础。王先生不仅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西方文学和文化思潮,也有独到的领悟。 
    王度庐从十几岁起就常向报刊投稿。1933年后,华北局势日趋紧张,王度庐开始流亡。1934年,他在西安与李丹荃女士结婚,后赴青岛投奔李丹荃的伯父,不料个月后抗战爆发,青岛沦陷,全家数度逃亡。困居之中,王度庐偶遇在《青岛新民报》担任记者之旧友,遂应邀撰写长篇连载小说,并取笔名“度庐”, 意思不外是“寒门度日,混混生活”而已。他的《宝剑金钗记》,以写英雄儿女的爱恨情仇故事而始受重视。但据李丹荃老人回忆,当时写小说首先是为了糊口,每日把要连载的部分写在一张纸上,由报馆派一小童取去,创作环境极为艰苦。 
    王度庐性格内向,又体弱多病,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交际。写小说出名后,也常有人慕名前来拜访,他总是装病躲避;又很少上街,过着自我禁闭的生活。由于工作劳累,他的健康受到损害,家人曾劝他放弃笔耕,另谋生路,他却写上了瘾,直写到1949年方才搁笔。据一般记载,王氏最早由“鸳鸯蝴蝶派”起家,擅写言情小说;迨至1935年左右,忽然一变其哀感顽艳笔调而竟“剑拔弩张”起来。乃独创“悲剧侠情”一派,成为中国北方武坛巨擘之一。王氏一生总共写了16部武侠小说,而绝大多数均以悲剧收场;其间描述侠义英雄与红粉佳人种种慷慨侠烈、缠绵悱恻的故事,并适时穿插若干类似戏曲丑角的逗乐场面,足以令人笑中带泪,荡气回肠。  
    在民国武侠“北派四大家”中,王度庐独以悲情武侠著称。从1938年开始,他连续写下《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互有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武侠小说,成为他的代表作品。这五部作品构成了所谓“鹤-铁系列”,其中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展示社会风貌最为广阔生
动的,当属《卧虎藏龙》。《卧虎藏龙》题中暗嵌主人公罗小虎和玉娇龙之名,并预示了他们的命运。小说刻画玉娇龙这一人物极为成功。她是刁蛮任性、为所欲为的侯门之女,又是敢爱敢恨、豪情万丈的江湖女侠。但她始终冲不破传统名教观念的束缚,官家大小姐的身份恰是她心头无形的桎梏。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借玉娇龙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方得以显示。在揭示人物内心上,作者甚得力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运用较为成功。 
    王度庐不擅长写武打,他的小说里最绝顶的武技无非“点穴”,春雪瓶的连珠袖箭即可射得众多高手望风披靡。对他作品以情取胜的特点,台湾学者叶洪生是这样评价的:“说来也怪!王氏书中没有奇幻情节,没有神功秘技,甚至连江湖帮派、武林高手都没有——简直不像是一般所熟悉的武侠小说!乍看之下,王派‘江湖’平平无奇,‘武艺’十分笨拙!其塑造的英雄儿女常唉声叹气,又心有千千结!似乎没一个叱咤风云的好汉……但细加品味,掩卷深思,他们的身影却都活生生、血淋淋地直逼眼前!泣诉江湖儿女生命的悲情、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低徊不已。” 
    在金庸前一辈的武侠小说作家中,王度庐是编造情节的佼佼者,而且擅长写爱情。王度庐的语言朴拙,文字不事雕琢,淡雅处接近白描;深厚的传统底子加上新文学的滋养,使他的小说妙笔时出,常得意境之美。笔下不时出现片段如诗如画的20年代“新文艺腔”,极富于文学意象之美。他的作品较着重描写人性的弱点与刻画心理冲突,以“侠骨柔情”贯穿全篇。作为北京长大的旗人,王度庐行文幽默,有一种自然流露的京味儿。他在创作中不经意间中以新文学对旧形式进行改造,从而推动了通俗文学的“雅”化和“现代化”进程。单从这一意义上说,他给后人留下的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学及文化遗产。王度庐一生坎坷,他的书也命运不佳。其作品在青岛连载期间,因战争激烈,交通堵塞,难以有大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上海的励力书局开始大量印行王度庐的书,他的作品才得以广泛流传。然而解放后武侠小说被当作封建文学而遭到贬斥,王的作品也没有逃脱被尘埋的命运。 八十年代以来,港台武侠小说冲击大陆,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寻根探源。透过“武侠小说热”这一文化消费 的表征,一些学者却发现了港台武侠小说的师承渊源在大陆。中国近现代武侠小说的文化精神和创作方法都 对港台武侠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著名学者叶洪生先生批校、出版的《近代中国武侠小说名著大系》中 收入了王度庐先生的7部作品。大陆学者张赣生等人着手于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的梳理工作,王度庐被列为民 国时期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王度庐先生先后被写入不同类型的文学史。我校1958年校友徐斯年(原初22、高23班学生)承担“七五”国家社科重点科研课题,将寻找王度庐及其失散的作品的整理、发掘和研究工作列为重点,他还先后写出了《侠的踪迹——中国武侠小说史论》《言情圣手  武侠大家》和《寻找王度庐老师》等文章。群众出版社2000年整理出版了王度庐武侠言情小说集。
三、在实验园的日子 
    1949年王度庐老师和夫人李丹荃应聘赴大连,初供职于行政公署教育厅。不久改任旅大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 教员,大约1953年调任辽宁省实验中学任语文教师,李丹荃老师负责宿舍楼全体住校生。王老师矮小瘦弱,头发花白,后背微驼,不时地干咳几声,常用一个布袋子装教科书、参考书和老花镜,看似像个老人,其实五十刚出头。王老师很有学问,不仅课讲得好,而且还是“老师的老师”。他操一口纯正、漂亮的京腔,讲出文学的生命 和语言的魅力,并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味。他的古文教学当时在实验中学堪称一绝。学生来请教他,他用不着翻书本,只要学生读出课文标题和疑难字句的上下文,他就可以把问题讲得清清楚楚,顿开茅塞, 给人教益,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尽可去请教他,所以许多人称他为“活字典”。 
    据当年在实验中学图书馆工作、今年已经79周岁的尹桂香老师回忆,王度庐老师在实验中学这样人才济济的 地方依然出类拔萃,知识渊博,被誉为“活字典”。有一次尹桂香老师问他“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意思,他不但讲了这个短语的含义,指出这个短语出自《左传•左僖公四年》,还背诵出相关的句子并给予深入浅出
的讲解。 
    当时的学生都说王度庐的文学功底很深,也知道他是小说家,有几个学生看过他出版的作品,对他很崇拜,曾大胆地向他拜师学习写武侠小说。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说:“你们的当务之急是上好语文课,不打好基础,就不要奢谈其他了。”而平日里他只是上课,教授古文,课后则到资料室博览群书了。李丹荃老师从1953年到1970年一直在实验中学管理宿舍楼。已经退休的实验中学特级物理教师、原教务处主任胡坤英老师,1959年考入实验中学初中,一直到1965年毕业,在实验中学大宿舍楼共住校六年。谈起当年管理宿舍的李丹荃老师,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脱口而出:“她待我就像我妈妈一样!她对学生既严格又慈爱。我们当年的同学没有一个不佩服她,全都敬重她。”那时候全体同学从初一到高三都住校,每个房间8个人,全楼1000多学生,从春到夏,从早到晚,就她一个人管理,她竟然认识所有住校生。每天早晨5点30分铃声一响,学生们出早操了,她检查全楼的卫生,晚上又督促学生们就寝。同学们有谁生病了、烦恼了,李老师保证第一时间赶到。胡坤英老师读初中的时候长得很弱小,总胃疼。一天,李老师看见胡坤英躺在床上不去上课,就关切的问候她:“你又胃疼了?我给你上食堂弄点儿面条。”  
    王度庐和李丹荃育有三个孩子。长子王英“文革”前是北师大学生,因为毕业论文的观点不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被批评而得了精神病,毕业后进了精神病院。后来随父母下放辽宁省昌图县,病逝在昌图。次子王宏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加拿大定居。女儿王芹中科大毕业,大校军衔,已退休,现已经移居加拿大。据当年的邻居贾淑媛一家回忆说,那时候辽宁省实验中学南院(现在皇姑区恒山路环南委、金穗园北侧)有几趟家属楼和平房,王度庐一家住在最后一趟的一楼南屋。王家人很和睦,王老师很少说话,李老师对人很热情。一家人吃完饭,饭桌常常用报纸一盖,就一人一本书看起来了。 
    1956年,王度庐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沈阳市政协委员,皇姑区人大代表。“文革”开始,王度庐的悲情武侠小说被视为封建毒草,他本人被定为反动权威。1970年全家下放到昌图县泉头公社插队落户。1974年转到铁岭县,和次子王宏住在一起。其时,王度庐患帕金森氏综合症,于1977年在铁岭去世。李丹荃老师从我校退休后一直随女儿住在北京,工资前几年一直是由我校退休教师尹桂香代领(他们是几十年的患难之交),近几年工资由我校出纳周秀芬老师按季度从银行电汇。她老人家今年89周岁,随女儿和次子在加拿大居住。 
    大师驾鹤杳然去,佳作传世美名扬。        
   上一篇文章:教学处组织“高三深度课堂”复习研讨课活动
   下一篇文章:赵志彦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举行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