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教学形势与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需求的日益迫切,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是教材内容与顺序的不断变迁、数学大纲的不断修订,考试形式的不断变化,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这些变化表明理科教材的教学内容正由严密的逻辑推理,向知识的发现、发展、应用转化;由纯理论概述向实际→理论→实际的研究过程转化;由对单一学科知识的介绍向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广泛联系的多方转化。这预示着理科教育教学的模式正在由中国传统的演绎式向西方的归纳式转化;预示着理科教学过程更贴近实际→理论→实际的认识过程;预示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发现式转化;预示着课堂教学的主体正在由教师主述的个体向学生参与的群体转化。同时,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由知识的储存型向能力型、创造型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与评价
教学是一门艺术,确切的说更是一门充满艺术色彩的学问。一个合格教师的最基本标准是随时随地拥有一个富有感染力与想像力,弥漫知识与创意的课堂。随着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也不断变化。那么什么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多年来通过自己的多方学习和教学实践,对物理课堂要求如下:
1、知识目标
①在知识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深度和广度。
②充分体现教材的导向、大纲的要求、实际的需要。
2、能力目标
在能力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力要求及社会需求。
3、教学过程及方法
①教学过程要体现本课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②教学情形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③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及课堂周围的环境和条件而定。
④课堂教学的形式遵循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堂效果及评价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是本节课基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是与此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本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解决与此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可能在当时作出准确的评价,它是在学生以后长期的学习中甚至是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者是走向社会后才逐步体现出来的。所以课堂的评价只能是一种感觉和预测。
5、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课堂应该是艺术的殿堂,一堂好课,要求教师的专业术语规范,语言流畅、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语音清晰、语调标准;板书科学、字迹工整、字体规范;实验演示操作规范,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熟练、自如。
6、教师的经验和水平
教师的经验和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预测,对来自学生中各种信息的反馈。
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能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一堂好课的结束,并不是没有疑惑的圆满结局,而是带有新的问题的开始。让学生处在满意但不满足之中,才能不断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