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共同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要构建学生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师生关系好坏对于教学工作极其重要。健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基于两种特性:一是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接受;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紧密联系。
一、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并维持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习的权威地位,其基础应是有效教学而并非强制高压,影响教师的权威的因素应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教师身份和整个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一个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是与他的职位和学生对教师资历的理解联系在一起的。新生入校伊始甚至入校之前学生及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某某教师新学期的工作安排,都希望能够在其门下受教。同样,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通过课堂上的细微活动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施以控制和引导,维护教师的权威。
2.教师的能力。教师的权威性在教师能力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学识。教师的地位如果说在某种
程度上与教师的资历、职位甚至在社会的知名度有 关的话,那么,教师的学识往往与这些因素关系不是很大。有时甚至青年教师在某些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上更优于老教师,对现代信息和现代科技动向的掌握更前卫,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从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喜爱,这些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在学生中树立权威地位。
(2)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而这种兴趣和热情又反过来再作用于教师,使之相互感染,彼此共享。教师上课应力求达到最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生机和热情,这有助于形成重视学习活动价值的课堂气氛。
(3)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有效教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课堂讲授的内容过难、过易,都将使学生困惑,以至于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师的权威 也会随之削弱。当前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化日益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畅通,教师必须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教育需要,要批判性地审视 自己的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得到来自于学生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反省自己,也要不断地提 高职业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反馈是相对的,教师必须通过认真批改作业,为学困生提供特殊的辅 导方式,正确、及时地给学生以建设性、帮助性地反馈意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强化学生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