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实验校友频道 >> 激情岁月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往事并不苍老--忆母校及恩师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鲁茗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4.10.13

恩师难忘
    师恩难忘,恩师难忘。我很庆幸在实验中学读书时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我的授业恩师都是全省赫赫有名的老师,后来他们大多被评为特级教师或教育专家 ,其中有赵忱、丁鹏云、方祖良、王立如、张琦、于长盈、孙治平、陈枫、朱锡杰、梁玉忱、朱若雪、曲永范、冯腾骞、李英、李映修、杨永义……;校长张景义、荆志明、李人朴;团委书记安鹤龄、姬庆生;教导处主任钱永耀、张绍庭;图书馆的曹鸿章老师等。
    记得初中时,张琦老师给我们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栅栏旁关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一段话,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对我的人生观形成影响极大。丁鹏云和赵忱老师分别是我的初中和高中班主任,他们对我和我们这个班级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我们呵护有加,关爱备至,他们业务精湛,讲课重点突出,分析例题深 入浅出,使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有很大提高,他们在课下参与我们的活动,经常组织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他们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方祖良老师对议论文 的分析井井有条,清晰透彻,层层解剖,令人叫绝。王立如老师讲课绘声绘色,声如洪钟,余音缭绕,引人入胜。孙治平老师的外语诙谐幽默,使我们经常在笑声中记住了外语单词。陈枫老师的物理课,朱锡杰和梁玉忱老师的化学课是在理化馆里进行的,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动手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由于实验中学优越的教学条件,教材里的每一个实验我们都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亲手完成。理化馆走廊墙壁上挂着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画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实验学子们为祖国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实验中学的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记不清有多少次坐在阅览室里,在居里夫人的画像下苦读,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图书馆里曹鸿章老师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新书,为学生做读书指导。团委书记安鹤龄、姬庆生在全校学生中间威信很高,他们富有鼓动性的演讲影响着60年代的实验学子们。记得在实验中学的大礼堂里,我们曾亲耳聆听过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报告,那震撼心灵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在学雷锋运动中,我们曾到海城神枪手四连参加军训、到农村下乡劳动锻炼,我们还参加过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帮助学生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4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授业恩师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在安度晚年,也有的虽已离休或退休却还在为基础教育忙碌着。人生的变化竟如此之大,但40年前恩师们授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们那鲜活的身影始终留在我们心中,恩师们当年的风华、光采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令人思念不已,永志难忘,是他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实验学子们奋进。
    2004年5月4日,适逢母校55年华诞,我衷心祝愿她朝气蓬勃,永远年轻,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祝愿一代又一代实验学子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作者:1966届高中三年四班毕业生。现为《沈阳教育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 教授)]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我的金牌之路
   下一篇文章:我以实验学子为荣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