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至1954年,我们兄妹六人康荣华、康荣生、康荣平、康荣鸣、康荣宁、康荣宏相继出生于一个历经抗日和解放战争烽火熏陶的革命家庭,父亲长期从事文化、宣传、教育等领导工作,母亲一直从事妇女领导工作。他(她)们对党的事业忠贞不移、志向远大、 爱国忧民、勤奋敬业,并且学贯古今、博学多才、慈祥诲育、幽默睿智。父母优秀的品质和 人格魅力,对我们兄妹六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从小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立志为 中华民族的复兴尽心竭力。i957年至1968年,在大姐康荣华的引领下,我们兄妹六人先后考入了辽宁省实验学校高中、初中和小学,开始与实验园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五、六十年代,正值新中国如日东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亲手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实验学校,并使她向着新型的正规化学校大步挺进。我们兄妹六人身逢盛世,在绿茵如画的实验园里度过了三年、六年甚至八年。校园里尊师讲课的工字楼,神奇莫测的实验馆,雷锋作报告的大礼堂,挂满科学家肖像的图书馆,屡破纪录的运动场,集体生活的宿舍楼,还有那些造诣深厚、堪为楷模、诲人不倦、令人起敬的老师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永世难忘的记忆。母校给予我们道德品质、科学知识、身心体魄的全面教育和培训, 为我们一生的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我们兄妹六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全都 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国家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担任中国字头公司的部门总经理、国家重点院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级财政部门处调员、省级研究院党政干部和民主党派省级领导。辽宁省实验中学对我们兄妹六人的教育和培养,使我们人人成才,这确实是一个教育的奇迹,它不仅是革命家庭的家教好,更是与实验园的教育分不开的。母校,给我们兄妹六人永远的科学生命力。在此,我们兄妹六人向母校的班主任赵忱、李英、丁鹏云、于天之、 华熙云及所有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那么,母校究竟给予了我们什么?
1.适应变化的能力
我们兄妹六人和同时代的兄弟姐妹们一样经历过社会的风风雨雨:下过农村、当过 知青、走过“五七"、干过工人、去过油田、到过部队。但是,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换、如何 艰苦,我们都能经受得住风雨的考验,这得益于实验中学培养出来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和集体主 义精神。由于实验中学住宿的条件较好,有利于培养我们团结正直的品德和爱集体、爱社 会、爱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中间与有些同学的友谊一直延续到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