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导读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新闻来源:教研处   新闻作者:关俊奇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王美佳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3.10.31
       辽宁省实验中学诞生于新中国解放的隆隆炮声之中,是新中国第一所实验学校,是辽宁省教育厅直属的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始终坚持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辽宁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党和政府把教育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在梳理校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办影响学生一生教育”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富有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拔尖人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如何根据“纲要”精神实现学校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我们的回答是: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变革。
       先进的课程体系是支撑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平台。2009年,我校提出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思路: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找准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做出大胆突破;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体现选择性、多样化和开放性,重视实践类课程,努力建构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课程运行和管理体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变革;向国家课程要质量、要水平、要效益;建立菜单式可选择课程体系;推进微观课堂教学改革,摆脱工业化一体化思维,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纲要》也明确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围绕辽宁省科技特色学校建设,谋求学校多样化发展,学校校长负责,凝聚全校教师的智慧,从基础课程、发展课程、能力拓展课程三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一、整合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校领导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课改方向、校情、学情分学科研究并编写《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要求的课时计划,强调突出学生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出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发展完善“学会—会学—创新”三环递进的教学体系,使国家课程真正满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健康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的传统优势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程早在1993年就正式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作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辅导的中枢, 同时配置了专职的心理教师,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编制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始了正规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研究》正式立项研究,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并促进了全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学校积极开展德育“四三二二一一工程”建设工作,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建设校内德育基地、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形成高一学军、高二学农、高三学工的学生社会实践格局,建立了校外固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从1984年开始,每年高一新生一入学,都到部队参加为期10天的军校训练,从进入军营的那一刻起,学生就置身于一个“兵”的角色,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了国防意识与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学习军人作风,净化了灵魂,磨炼了意志品格,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谊。从1992年开始,每年高二都安排农村社会实践课,学校领导、年级教师、乡村干部在一起备课,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到活动方法等各方面,写出完善的活动方案,每年调整一次。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增长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热爱黑土地、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高三到工厂参观考察,我们相继建立了几个学工基地:如鞍山钢铁公司、三宝电脑公司、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东北大学软件园等。参观鞍钢轧钢车间的高科技生产线,邀请公司领导作报告,目睹一线工人的辛勤劳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化基础工业的宏大气势和工人阶级忘我的劳动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爱祖国爱科学意识,增强了发展科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了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发展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从2001年开始,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把它作为教改内容,列为必修课。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建立菜单式可选择课程体系,形成我校独特的发展课程。
       本着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的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自愿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灵活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开放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实效的实效性原则,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他们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加强校际之间以及我校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课程门类,提高课程层次,供学生选择。
       2011年4月,我校新一轮校本课程正式启动。本轮校本课程中的选修课在高一下学期、高二上学期开设,内容包括:人文素养系列的带你去旅游、历史趣闻、《红楼梦》赏析、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鉴赏、话剧表演艺术、打造未来领袖等;科学探究系列的星空探秘、生活中的数学等;身心发展系列的优雅女生淑女风范、健康保健自救术等;生活技能系列的小小投资家、摄影入门、佟家私房菜、服装设计、汽车模拟驾驶、手绘POP等;科技创新系列的科技创新、电脑制作、电脑艺术设计、无线电测向、模型学习与制作等;体育艺术系列的羽毛球、网球、绘画、音乐艺术指导等;数理化生信息学学科奥赛辅导系列以及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外国语言系列。共计30余门,供学生进行菜单式选择,学生可以凭借兴趣和爱好选择参与。国际部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突出英语文化特色的选修课,如英语写作、批判性阅读、托福口语、高中化学(英文)、英文经典影片赏析、微观经济学,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科技创新是我校传统优势课程,早在1991年,我校就建立了科技活动区;1995年成立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发明学校,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先后成立了科技制作与发明、生物百项、化学教具制作、家电维修、电子制作、无线电测向、机器人制作小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小组;1999年高中学生自己筹划成立创造学会,学校为他们提供了活动场所(光辉历程实验室)、各种活动工具及辅导教师;2000年成立了科技办公室,全面统筹全校科技教育工作,从组织上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聘请各类专家到校辅导,开设选修课;2008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在永志科技楼成立了科技创新中心,设立了固定的创新实验室、汽车模拟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科技制作室,并投资购买了数控机床、钻铣床、车床、各种小型机床、电砂轮、虎钳、电工器材、机器人套材等设备,配齐了新时期科技创新教育所需的硬件,学生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定期邀请科学家或知名学者开高端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邀请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给学生做专题科技讲座,还开设人文讲座,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组织学生考察高科技企业,并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学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参与高端科学实验的机会。每学期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都要参加校外考察与研修,高端的考察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兴趣,并为学生的项目选题提供了方向。
       三、支持学生成立各类学生社团,打造我校能力拓展课程。
       在学生处、校团委的统一领导下,创设各级各类的学生社团,搭建校园文化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并将学生社团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中学生社团是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自由结合的青少年群众性团体。社团活动都是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愿选择的对象性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活动。我校更是将创设校园文化平台,丰富学生社团活动作为了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目前,我校的学生社团包括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学生《风华》杂志社、学生《语意》报社、金话筒学社、学生尘微志愿者服务社团、学生礼仪学社、学生绿荫环境保护学社、模拟联合国、学生艺术团、街舞学社、天文学社、学生话剧团、Nineros网络协会13个A类社团。还有同学自由组建的二十余个B类社团,诸如足球社、篮球社、自行车协会、英文诗歌戏剧表演社、漂流海读书会等。
       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是大多数学校的传统型社团,但很多学校都只将其作为一种媒体型社团,而造成往往得到锻炼的只是其中的小记者,广播员等角色。而我校的活动却将这两大社团中的所有成员都充分的调动起来,以电视台为例,根据学生的意愿、特长、能力,在台长、副台长之下划分制作中心、主播部、业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精细的分工使电视台的同学很快便扛起了摄像机,拿起了话筒,操起了电脑……从栏目的策划到收集画面,从采访到撰稿,从编辑到主持等等,完全有同学们自己自主进行,而且同学们也不负众望,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在制作上,尽管在某些方面并非真的那么专业,但师生们能从电视中看到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感到非常亲切。而学生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创作的艰辛与快慰。2001年至现在校园电视台有30余个电视节目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其中“把雷锋精神带入21世纪”这一报道获得国家新闻类二等奖。同时校园电视台将我校的艺术节等活动录制成光碟,将我校的学生活动情况广泛宣传到了其它学校,电视台的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编排了反映高中生活的电视短剧。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有很多同学从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站飞出,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真的成为“传媒人”。
       《风华》杂志社、学生《语意》报社更是突出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这两大刊物为喜好文学的同学提供了丰富展现自己的空间,同学们在其中将自己的文学素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使杂志的制作更加精美,拓开市场,充分的资金是必不可少的。而靠学校的补助却不能使社团长期自主地发展下去,为了使杂志社自己掌握主动,业务部历史性的迈出了拉取赞助的一步。不仅使社团得到了丰富的经费来源,更使同学们得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锻炼。现在,一期杂志的经费需要7000元,而只有800元来自学校的补助,可以说是同学们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天空。如今,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也在实践中成立了业务部,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
       模拟联合国赛曼社2009年成立,同学们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以联合国会议的形式,通过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自身可以发挥的作用。它增强了同学们对于联合国组织的结构、程序和功能的认识,促进了同学们对于当前的重大国际议题的理解,让同学们能以国际的眼光来看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同学们带来了面对全球化国际社会的自信和视野,激发了同学们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独立思考,有效提高同学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沟通力,更可以促进同学们的英语学习。使同学们为完善国内、国际名校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加强与国际接轨和交流,为使我校学生成为世界人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金话筒学社是我校一个年轻的社团,但年轻并不意味着弱小,它不仅为向往在主持方面得到锻炼的同学提供了机会,更利用它自身在演讲、主持、朗诵等多方面的优势带动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了活动中,每年由金话筒学社所主办的“化装演讲比赛”都会是实验园的一大亮点,如今已成为我校传统活动之一,而每周三的校园音乐广播更为同学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轻松了心情。当然除了金话筒学社,校园广播站的“倾情传送”每周一班节目也为各班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班级特色的舞台,同学们在广播站帮助下通过播放自己录制的本班节目,尽情的展现集体的风采。而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也带动了全校的关心时政学习和英语角活动的开展。尘微志愿者服务团更是用它强大的影响力和实践力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实践的空间。
经过整合,学校课程的整体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特征进一步彰显,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为科学的学校课程体系,带来的是孩子们更个性化的发展、更健康的成长。
       未来几年,课程体系建设依然是我校的核心工作。我校的思路是:一要使基础课程、发展课程、能力拓展课程更加科学化,充实和调整相关课程内容,开设自主实验、信息学、学生发展指导、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发明等品牌课程和优质课程50个,构建学生电视台、微电影学社、模拟联合国、金话筒学社、话剧社、《风华》杂志社等30个品牌社团。二要进一步打开视野,研究和引进国际课程,适应多元社会需求,使学校课程体系更具国际化、民族化和校本化特色。三要建立健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制度,允许部分学生提前选修下一年级某科课程、提前选修下一学段的课程、免修某科课程等,满足各类学生的成长需要。四是学校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基于学科、基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成立的组织机构,更好地保证学校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让学生获得多元化发展。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追求优质特色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拔尖人才之路上,辽宁省实验中学必须要有创造、有担当、有作为,找准目标,准确定位,力求在推进课改过程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路径。
   上一篇文章:第21届“东三省四校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侧记
   下一篇文章:我校教师赴本溪参加“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