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王博洋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3.09.23

     创新素质是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几个方面。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在课堂上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与创新。为此,我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如:上课允许学生举手提出问题和教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昵?“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对错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事物的奥妙。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将来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演讲辩论、增举实例、联系热点等。
    3.要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1.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地理教学中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在分析了长江洪水日益泛滥之后,留给学生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洪水日益泛滥?你认为防止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2.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己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如何减轻巴拿马运河繁忙的交通?"等问题,十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物理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下一篇文章:营造活泼课堂环境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