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我省将开始进行新课程实验,这是在全面反思前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与不足及汲取国内外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面向未来社会生活,培育学生至高心灵境界、构建幸福快乐人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那么,新课程凸显的新特色在哪里呢?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迫切了解的,新课程的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读:
1.新课程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将育人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与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明确体现于新课程之中。
2.体现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观念。新课程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各个学科内容的容量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新课程的内容把提升生活质量、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健康人格作为基点,突出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体现人文关爱的教育理想。
3.注重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新课程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发现、探索、研究、合作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研究、学会合作。
4.更新评价观念,以人为本,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发展观评价学生,改变往昔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采用“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我们的教育走向创新、走向科学。
5.新课程设置了许多综合实践类课程活动,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得到了渗透与融合,课程的整体发展方向走向综合化,并注人了时代气息,把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6.新课程对现行的课程管理政策作了相应调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使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更趋向合理化,课程结构从整齐一致走向多元化,从学科分列走向学科综合,体现了政策空间给基础教育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7.强化师生的民主合作与对话。新课程在课程的选择性、开放性和民主化方面加以强化,使学生有广阔的展示自我和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从而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搭建了教育平台。
8.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扩展与延伸。
新课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发展与创新之处,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教育理念,而且将为我们呈现崭新的教育视野,从而使我们对高中新课程有一个更直观与感性的认识: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