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之交,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如何为未来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的核心在于课程,因此,课程改革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时代话题。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设置具有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的课程结构,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课程评价制度,推行民主化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现教育观念的重建和教育制度的创新。2006年秋季,辽宁省高中将全面启动新课程,面对即将来临的课程改革,参照新课程的新理念,辽宁省实验中学有必要对以往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以利于全校师生以百倍信心、崭新姿态迎接新课程的到来。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追求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一直是我校每一位教师倡导并力行的。“打破‘标准件’的培养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所在。因此,我校形成了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教育氛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这一特有的校园文化又为新课程的实施创设了人文环境。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课程重建的基础。“十五”期间,我校参与了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有学科教研组都参与了这项研究,编写了符合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有些课程已进入实验阶段并深受学生欢迎。 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教学方式转换的基础。新课程要求在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我校于2000年开始,一直积极践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一直将“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作为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要义,在教学中,也强调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来学习。这些实践活动,同时又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契机。 当然,面对新课程的到来,我们也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全校教师都应身体力行,自主学习新课程的新理念,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思想开阔、思路清晰、措施落实,为新课改的实施做好全面准备。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准备、每一次学习都将使辽宁省实验中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越发光彩夺目!
作者:校长 化学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模范教师、教育专家 优秀校长 优秀专家、省政府副主任督学(副厅级)、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