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己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我所上的05届5班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课,虽然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活动中脱颖而出,我和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也受益匪浅,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就结合我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指导的做法的得与失,谈一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些什么,以及应该指导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一、选题,注重于分析论证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一个好题目的选出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意义十分重大。一开始,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往往会圈定范围,甚至给学生指定一些课题,这就大大地束缚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脚,有时还会挫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显然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不要受你所教学科的影响,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本身就己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那么,我们在选题时应注重什么呢?首先,由学生来选题,教师参与课题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虽然学生选题内容会十分丰富,但也存在着诸如科学性、合理性、意义性、可行性、合作性等问题,所以,这里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其次,教师在选题论证时不能像批改作业一样,直接对选题作出正误判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选题加以论证,发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完善,从而得到选题论证的目的。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虽然时间很紧,我还是提出由学生们来选题,学生们选了好多题目:钠和钠的化合物,稀有气体探究,酸的性质比较,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原理研究及河水的污染状况等。我与学生们共同分析论证后,选定了“酸的性质比较”这一课题,原因是我们刚刚学习完中学阶段的最后一种无机酸——硝酸,这个时候对酸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可以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在学习中提高各方面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开始,注重于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旧模式的根深蒂固,面对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他们不能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不知如何来计划安排这种形式的学习。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开始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好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学习,就是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产生也想试一试的迫切愿望;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等,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如实验的改进研究就比较适合实验法,关于理论性较强的课题就比较适合文献资料查阅法等。当然,更多的研究是多种方法并用的,比如我们这次课题是酸的性质比较,就运用了多种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如何观察,如何实验,如何调查和如何进行资料查阅等做更为具体的指导。我认为,只有交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钥匙,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当教师真正把钥匙交到了学生手里,研究性学习也就真正开始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方法讲座,参观学习,个别化指导,提供文字资料和网站等等。我们这次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主要对学生进行了方法讲座,个别化指导,以及提供文字资料和网站等,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够做到短时高效。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