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走进与共和国同龄的实验园时,都会令我情不自禁地心潮澎湃,激动不己…… 多快啊!不知不觉离开母校己五十五年了!
作为实验园第一代学生的我们,如今都已是银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老者,但心底里的母校情怀,还依然像青年时那样充满激情,永远地回忆不完。
在校的那一幕幕难以忘却的情景,会时时浮现在眼前。
同学间,师生间那种友爱,互敬,宛如家人般地温馨,至今还陶醉着我们那一代学子。那时,同学们特别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参加每周一的“朝会",因为每次我们都会见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而每次他都会给你讲一个永生铭记的生动故事。他,就是时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兼东北实验学校校长的人民教育家——车向忱老先生。
他,给我们讲过“东北抗联"的故事;他,给我们讲过他南下南京“面对蒋介石"的请愿经历;他,给我们讲过“五星红旗"诞生的经过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聆听车老的讲话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爱的经历。
在车老和众多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我们领悟了做人的真谛和对国家、民族应负的责任和使命。
实验园的天空,永远是那样晴朗。实验园的空气,永远是那样清新。
时光如果可以倒转该多好!
50多年前,我们的共和国还不到一岁。“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战争尚在进行中。作为最先获得全境解放的东北,也才刚刚步入“百废待兴"的恢复之中。
人们的生活还相当艰苦。记得当时实验园的学生们,由于营养不良,近半数的学生都得了夜盲症。但人们的精神状态却十分振奋,实验学子们“为祖国而学习"的琅琅读书声,体现了那一代青年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1950年6月25日,这是一个阴暗的星期天。朝鲜战争爆发了!
开始,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青年人还以为战线距我们一千多公里,不关我们的事。可是战局的发展使我们逐渐清醒了。
首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他们干什么来了?
8月27日,安东(今丹东),集安,临江等鸭绿江沿线城镇遭美机野蛮扫射,安东市当日伤亡22人。
9 月15日美军从仁川登陆,朝鲜战局的形势急转直下,很快战火就燃烧到了鸭绿江边。
强盗是想把年轻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
10月8日,中南海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并宣布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反击侵略者。
当时,东北军区首长向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车向忱先生提出,为应对朝鲜战场可能出现的生化、核战争,军区要紧急组建防毒训练队,为部队培训防化骨干。希望从辽宁省抽调100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学生参军。车老考虑:当时的高中生生源较少,而且国家已有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安排,保留这部分高中生,这是一个更具战略性的需要,因此车老向军区首长提出:部队的需要就是国家的需要,这100名人员全部由当年初中毕业生中选派,并决定由东北实验学校派出40人,其余60人由辽阳,海城,大石桥,营口,盖县,瓦房店各地学校派出。这就是为什么首批参军人员全部是由初中三年级选派的缘故。(以上史实是在五十年后才披露。)学校在当年初三年级的四个班级中提出了动员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