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母校实验中学55年华诞,我接到约稿信,感慨万千,情不能抑。回想起在母校的日日夜夜,万般感触涌向心头。写点什么呢?感触虽多,一时却无从下笔。几番思索,几经折冲,思维凝聚成了本文的标题:实验中学给予我们的。
离别母校45年,旧地重踏,师生再聚。“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往事如烟,,一言难尽。同学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都得益于母校实验中学 多年的培养。
那么,实验中学给予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问题,也是所有实验学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具象的也好,抽象的也罢,每一个实验学子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答案自会婀娜多姿,异彩纷呈。
我自认为对这个问题是有发言权的。我是1954年初二时插班考入实验中学初22班的。初中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本校高25班,直至1958年高中毕业。我初中的班主任是张传本老师、金庆恒老师,高中的班主任是孟祥忠老师、钱永耀老师。他们都是尽职尽责的好班主任。初中时,我们食宿在西校区。高中时,才搬到了东校区。算起来,我在实验中学度过了整整5年宝贵的青春岁月。人生能有几个5年?这5年,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有意志的磨炼,有青春的困惑,伴随我的是紧张、愉悦、欢快、焦灼,百感交集,言语难表, 不能忘怀的实验中学的青春岁月呀!因我对实验中学的切身了解,因我在实验中学的特 殊经历,我感到对她我是有发言权的。
实验中学给予我们的,见仁见智,千差万别。既可以具体地一件一件地谈,也可以概括地一条一条地说。
概括地说,母校给予我们的是,远大的理想,健康的身心,平民的意识,学习的兴趣,拼搏的精神和文明的作风。
先说远大的理想。
母校非常注重理想教育,把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远大 的人生理想作为教育的重点。那时几乎每个同学都毫无例外地阅读过母校推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自然地,我们的理想是做一个保尔式的英雄。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带着各种各样的朦胧的人生梦想走进实验中学殿堂的。这个梦想,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学业的长进,越来越清晰,并逐渐转化为明确的人生理想。个人的人生理想和欲做一个保尔式的英雄梦想有机地综合起来,化作了每一个 人的具体理想。学者、作家、医生、教授,都是我们的选择。上大学似乎不成问题,目标是 重点大学,乃至重中之重。
每个同学的理想都得到老师的尊重。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同学们逐渐地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实验学子之所以人才辈出,是和母校老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的。 理想的种子得到细心的呵护,在合适的土壤里发芽生根,茁壮成长。这是园丁的汗水浇灌的结果。我们那个时代,实验中学得天独厚地拥有一批精英老师。教过我的老师,数学老师钱永耀、语文老师张琦、俄语老师杨泌泉、沈辉、物理老师孟祥忠、化学老师孙增、历史老师张绍庭、地理老师周振范、生物老师何佩镛、李家骥、体育老师张乐善等,都是个中翘楚 。他们都是教育专家,硕彦鸿儒。即使是在错误地批判成名成家的年代,我们的老师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的理想火花。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爱护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是实验中学的一贯作法。实验中学精心打造了一个培育专家学者的人文环境,为人才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实验中学校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