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关于语文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的思考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阎琳瑛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5.25

    2、本来教师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的问题非要合作,结果耽误了大量时间,一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

    3、“无条件合作”。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大,学生因知识、能力所限无法“合作”解决。比如讲授《李杜诗五首》让学生讨论唐代诗歌的风格等,这样的问题就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来说,是不可能解决的。

    4、“放羊式”合作。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不给出方法上的指导,不提供相关背景,就要求学生“合作”解决,讨论之后对结果不能给出恰当的评价,一句“都有道理”就宣告讨论结束。以上种种“合作”的误区,归根结底就是为“合作”而“合作”,都是形式主义在作怪,为的是迎合某些具有决定能力的课堂评价者的观点,以便获得较高评价。这些形式的合作实际上是与课改理念背道而驰,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南辕北辙的。

    三、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成为“有效合作”

    首先,合作应该具有广泛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都有所进步和发展,那才能是真正地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动态因素。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几个“好学生”唱戏,大多数学生看戏的局面,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学会合作,激发每个学生的热情,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提问、创造性的练习和大胆质疑将每个学生积极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要打破以往教师提出论题,所有学生分组讨论的模式,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合作探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甚至参与讨论,避免学生的讨论流于表面化、形式化,使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众言堂”。

    其次,要恰当把握合作的时机。课堂教学中,并不是随意互动就能够提高课堂质量的,也不是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互动就什么时候互动,就能够有效果的。真正的互动,应当是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教师与学生问的互动通常都有明确的目的,互动的内容服从于特定教育任务的完成。互动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来设计,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矛盾的激化中生成知识,而非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滥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该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正确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初作班主任的几点感悟
   下一篇文章: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