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与教材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教材滞后。一线老师看不到全套的数学教材,对教学内容不能全面系统把握,影响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
教材衔接不好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还没有经历修改和完善,在数学学科内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衔接,以及数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上都有突出的问题存在。严重影响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
教材编写质量差距太大。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对教材质量的认识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仅有先进的“理念”是不够的,仅通过出版社的“展示”是不能准确辨别教材质量的。
教材过于精美,书费上涨过多。由于教材从数量上成倍增加,而且多数都是彩版印刷,所以书费也翻了两番之多,尤其给家庭贫困的学生造成了新的负担。
三、新课程标准教材与习题不配套问题
教材变了,而配套的习题仍是以前的习题,不能很好的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结合,甚至大多数习题集出现“教材上已经删掉的有些内容,却常常出现在上面,教材中新增添内容,习题又没有”的情况,给教学工作、学习活动造成相当的混乱。
四、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校本教材和教研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挑战
五、课程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吸收一线教师的意见
在我省即将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面对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可以预见的各种问题,以及更多的不可预见的问题,作为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必须有一个将新课程标准坚持进行下去的理念。我们必须认清前一阶段那种为应试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不符合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推行阻力重重,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置、考试评价手段方面没有改革。素质教育要实现由外延发展向核心突破,必须进行课程改革。高中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而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在很大程度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潜能。实施高中新课程,不存在失败问题,而只是受益多和受益少的问题。如果说过去的学校教学侧重于用同一标准来划分所有的学生的话,新课改则要求的是多个标准,这意味着教出来的孩子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是各有特色,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更符合其个性的发展,在他们的成长中,他们的发展权是受到尊重的。新课程标准,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变革。教育改革的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