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生园地频道 >> 校园之星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Just Be Yourself
——我的牛津申请之路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杨振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9.09.16
【编者按】继全省文科、理科状元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花落实验之后,张越美老师带领的09届2班又传来喜讯:杨振同学被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全额奖学金录取!现全文披露杨振同学的《just be yourself——我的牛津申请之路》一文,供大家分享、借鉴。 

    最初被牛津吸引的原因,已经不大记得了;也许是大家谈论起这所学校时脸上的羡慕与憧憬,也许是对J.R.R.Tolkien、C.S.Lewis从事创作之处的好奇,也许仅仅是“想要一辈子住在Bodlien图书馆里”这个简单而又美好的幻想。总之,在这个千年前牛车涉水而过的渡口,牛津大学以她800多年来对学术不变的坚守,占据了我的大学之梦的最顶端。 
    因此,当2008年9月我着手准备牛津大学的申请时,心中除了朝着梦想前行的激动,更多的是忐忑与不安。相对于美国大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遴选学生时则只关注一个人的学术能力与学术潜质,但对于如何表现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潜质”,当时的我感到很茫然。最后,在填写申请表格“个人陈述”部分时,我决定写出我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领域研究的兴趣。因为我想,无论大学的录取标准是什么,他们想要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我,而不会是一个刻意去迎合什么的“我”。 
    11月初,我收到了牛津发过来的面试邀请,得到了与来自牛津的教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面试之前,所有报名数学相关学科的学生都要参加一场笔试,试题由牛津大学提供,难度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大,但考察的内容与方式有很大不同,还涉及到一部分大学数学的知识,因此想要拿到满分也并非易事。在完成了这份时长2.5小时的试卷后,我开始憧憬不久之后在北京的面试。 
    那天的面试我至今记忆犹新,与其说是一次考试,倒不如说是一次模拟的tutorial(导师辅导),在拿到了讨论材料,并经过30分钟的准备之后,我向教授阐述了我对材料上题目的解决方法,并和教授一起讨论了一些更加深入的问题,整个过程轻松愉快,就好像是平时和老师在讨论问题一样。教授还就我在“个人陈述”中提出的一些设想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使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对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008年圣诞节前,我收到了来自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但彼时的我并没有过多的兴奋,因为以我的家庭状况不可能负担得起牛津高昂的学费,于是我开始着手申请牛津大学的奖学金。同之前的过程相似,申请奖学金需要填写大量的表格。把所有材料准备好全部寄出,已经是2009年春节的事了。这次我并没有报过多的期望,能被牛津大学录取已经是人生难得的际遇了,至于那份每年只提供给3个人左右的奖学金,我不敢奢求。 
    但命运的转折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在我递交了奖学金申请几个月后的某一天,我又收到了来自牛津大学的邮件,通知我获得了可以支付全部费用的奖学金,这一刻,我多年的牛津梦终于成真。 
    现在回首整个申请过程,如果有人问起我,“你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我的回答很可能是“不知道”。自始至终,我都只是在展示一个最真实的自我,也许是我对数学的热爱不知不觉融入了我的个人陈述中,也许是面试的教授从我们的讨论中看到了我对研究的激情,又或者是我对试题的解答得到了遴选官员的认可……无论怎样,我对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为了答对试卷上的那几道题,我在讨论问题时的投入也并不是因为这是在面试,我享受的,仅仅是求知的过程。世间评价我们的标准有那么多,一味的迎合别人的标准到头来只能迷失了自我,莫不如just be yourself,努力去做那个最完美的自己。 
    我的成功离不开我的母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对我的培养,在实验中学的三年里,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我将带着这种精神在未来的生活里努力拼搏,为母校争光。  
   上一篇文章:实验大讲堂
   下一篇文章:班里出了个郝思杨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