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东北实验学校操场,一位青年学生时常仰望天空——学校上空出现了苏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机正从学校附近的机场起飞迎敌。1951年,这一情景深深印在了青年脑海中,从此他迷上了飞机,暗暗立志。把学习飞机设计、献身国防科技作为毕生抱负。 近一甲子后的2010年,当年的青年已成古稀老人;就在这一年的l月,茫茫太空中的第46669号小行星有了它的名字——王永志星。 日前,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郑重地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手中接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命名证书。 “当我接过命名证书时,激动之情自不必说,更有一种压力,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不敢当。”王永志谦和的口气中透着真诚,“这也足见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厚爱。我想,这次命名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对整个航天科技界的鼓励,这颗星属于航天战线的所有战友。” 这种情怀可以从王永志的经历中寻到注脚:1952年,王永志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5年,被选为公派留学生,到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后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专业,回国后,在参与一次火箭飞行试验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大胆向时任院长的钱学森提出具有逆向思维的攻关方案,获得支持,难题迎刃而解。多年后,他成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一干就是14年…… 作为一名关注中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科学家,王永志也常常思索,怎样才能把人才资源优势变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我们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有时,一两个领军人才甚至可以带动整个领域内的技术水平。这就像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一起步就要让它和后续的工程目标一步一步衔接起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