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老的领导下,实验人继承老解放区教育的优良传统,将苏联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地将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坚定地将智育放在育人的核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质量。车老与郭明秋副校长等校领导一道,提出了一个极富时代感和革命意义的响亮口号:“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后,车老亲自研墨执笔,为每个班级书写了悬于教室黑板之上的大字横额——“为祖国而学习!” 为祖国而学习——它是德育与智育的高度统一,它是教风与学风的有机结合。刚刚进入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它即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并载入当时的办学指导方针——“爱国进步,敦品励学,尊师爱校,全面育人”。 为祖国而学习——实验园定期举办报告会,请林枫、李富春讲长征故事,请高崇民、丁玲讲文学革命,请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下肢伤残的文化工作者王化南讲事业与理想…… 为祖国而学习——听从祖国的召唤,实验园师生深入工厂、农村,参加工农业生产,开展文艺演出,进行社会调查。向劳动人民学习。 为祖国而学习——1951年,“邻朝烽火危东疆,投笔从戎别同窗”,全校学生踊跃报名,200多名学生应征入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为祖国而学习——1953年,响应国家号召,50余名学生留学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尔后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30多年后,一直关注实验园发展的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董纯才恳切地说:“实验中学好就好在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基础扎实。” 1962年至1973年,对于第二任校长张景义来说,是一段“云谲波诡”的难忘岁月,更是一段“烈火真金”的人生磨砺。10年间,为消除“教育革命”的消极影响,为摆脱教育“大跃进”的混乱局面,为抵制“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浩劫,张景义带领教师抓“双基”、抓教学方法改革、抓考试制度改革,与极“左”风潮默默抗争,尽显实验人独立不倚、矢志不移的优良传统。 1985年,第五任校长姬庆生来到北京,专程看望老校长郭明秋。郭明秋,193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中共晋西南区委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妇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东北实验学校副校长、全国妇联东北工委主任、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顾问。与车老一样,郭老的革命情操对实验园的建设熏陶至深。一番恳谈后,郭老赠姬校长一首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并嘱托:“我们的学校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学校,我们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一定要坚持!” 60年里,实验园先后产生8任校长。8任校长继往开来,率领着实验人这支远征的舰队,承前启后,首尾相望,从容于波谷之间,傲立于潮头之上,而于茫茫间引导他们乘风破浪的点点航标,正是实验人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全面发展,为国育才。 二、百年树人谱华章——以德立教,与时俱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