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学校纵横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今日辽宁省实验中学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刘朝忠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3.09.2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实验中学也打开了一扇朝向世界的大门。为适应教育要努力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的需要,探索世界范围内中学办学模式,实现“校产国家所有,校长全面负责,质量必须保证,招生会考自主,收费部分开放"的办学原则,1999年2月,实验中学与国际应用教育学会共同创办辽宁省实验中学中外友好合作学校。学校以加强中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21世纪中外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制定了完善的管理组织形式和课程结构体系,面向全省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面向国内招收华裔子弟、外商子女和外籍学生。学校在董事会领导下单独核算,双轨运行,加强外语教学。这是新形势下历史赋予实验中学的新使命,也是实验中学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经过三年的运行,合作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2届毕业生有63名学生出国留学,其他学生均在国内高考,其中70%以上进入了国家重点大学学习,两名学生考入了北京大学。合作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实验中学还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合作,在校内成立了出国留学预科班,由奥斯特大学出教材和教师,将语言培训和大学预科设在国内,学生一年结业,可直接到英国上大学。另外,美国的玛瑞埃塔大学、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日本的九州英数学馆、新加坡南洋女子学校、维多利亚学校等都到实验中学直接招收学生。几年来,实验中学还接收英、法、日、韩等国留学生已有50多人,有的专门学习汉语,有的在我校高中毕业后,读中国的大学。实验中学中外友好合作学校也被省教育厅评为AAA级学校。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办学规模,满足社会需求,实验中学已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在筹建极具现代规模的国际一流学校——“辽宁省实验国际学校"。
    学校与国内东北师大附中、哈尔滨师大附中、上海向明中学、北京四中等五十多所著名学校建立校际协作,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师生互访等活动接连不断。学校已成为辽宁省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
    学校一直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办学目标,办学成果显著。多年来,高考升学率保持100%,重点高校升学率95%以上,每年考入清华、北大学生都在30人以上,成绩居全省之首。在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中,取得大面积优胜成绩,1987年,两名学生获国际奥林匹克金牌。2002年在第1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上,两名学生夺得一金一银,实现了生物竞赛国家金牌零的突破。
建校54年,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两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有著名的科学家、学者、教授、高工、教师、作家和艺术家,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还有在海外留学的硕士、博士,等等。
    由于办学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授予“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校长王兆和被评为沈阳市教育专家、辽宁省优秀校长、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还被选为辽宁省第九届和第十届人大代表和省人大教科文卫专业委员会委员。
    今日的实验中学,春风和煦,万象一新,呈现出一派人心和顺、政令畅通、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今日的实验中学,群星璀璨遍宇宙,桃李芬芳漫神州。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辽宁省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校长王兆和的带领下,挺立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潮头,昂首阔步,向着“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一流学校"的目标迈进!

    [作者:刘朝忠 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教育研究室主任 、语文教研组长、省优秀教师、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 教育硕士]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面对非典:让心灵从脆弱走向强健
   下一篇文章:2004年的祝愿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