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师范大学毕业,我怀着满腔热情和一颗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红心,来到辽宁省实验中学任初34、35班的语文课和35班的班主任工作。 开学前,利用暑假,我熟悉了全班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并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报到那天,一见面我就喊出了他的名字,他们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我们的师生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我精心设计着每一堂语文课,让他们听得懂,学得开心。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课下我是他们的朋友。除了吃饭、睡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上早、晚自习,上其他课,参加课外小组活动和体育锻炼。星期日有时去北陵公园划船、打雪仗作军事游戏等,我们班体育活动很活跃、运动会还得了集体奖。我们开班会,畅谈理想,憧憬着未来,今天,大部分理想已经实现:有医生、工程师、教师、艺术家、导演、学者、作家、科学家、译审、高级记者、教授、政府官员和企事业领导人……他们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中流砥柱。我为他们高兴、为他们自豪。我们虽然只相处两年,但我们的感情纯真、永恒。师生之情念念不忘,我们象亲人一样互相思念、牵挂。我出差到外地要去看他们,他们赴京也来看我,相互关爱。我患骨质疏松病,两次骨折,他们为我送医送药、关心备至。前年我们离休同学在大连聚会,沈阳的学生得知后特邀我在沈阳停留了一天,他们的盛情又让我们沉醉在往日的回忆中,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学生还在发挥余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多数学生都在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特别是教师节、新年,他们从国内外打来电话问候、祝福。我感到特别欣慰。 春节前,沈阳一位学生给我写来一首七律诗: 世纪难消寸草心。 再聚沈阳更谢恩。 北陵冬寒飞雪龙, 教室春暖朗读声。 桃李芬芳天涯角, 实验教育博精深。 恳请夕阳慢慢走,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师生的真挚感情,让我感动,思绪万千! 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我和两个班的部分同学还有往来,信息不断,互相关心,我很珍惜这份感情,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每年春节前后,在京的实验中学师生都要聚会,欢歌笑语,畅谈一年的喜悦,交流信息,彼此问候、祝福,共同感悟人生和历史,这也是一种享受和快乐。外地来京的老师和同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我们都热烈欢迎,共叙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两年前得知李丹荃和吴承棣老师在京安度晚年的消息,大家一起去看望她们,两位年过八旬老人惊喜万分,回忆往事,有说不完的话,杨泌泉、沈辉和张德增老师来京时正值中秋佳节,师生济济一堂情感融融,合影留念,场面感人。 实验中学是革命摇篮,革命大家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为曾经在实验中学工作过而感到无比自豪。 [作者:王玉蓉--辽宁省实验中学原语文教师曾在大连一中、大连教育学院任教,现为教育部离休干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