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校名为东北实验学校。
 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5月4日的东北实验学校。东北实验学校是在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指示下,由车向忱、董纯才、郭明秋等创办的。教育家、东北教育部部长车向忱兼任第一任校长。张敦任第一任校务长主持学校工作。1954年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实验中学,是辽宁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重点高中。 学校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 结合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 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 在抗美援朝的运动中有 198名师生参军。 学校坚持以“积极改革,坚持实验”为立校之本,认真进行教育实验。当时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新制定的教学计划, 新编审的教材均首先在我校试行, 取得经验后, 在全东北地区推广。 1948年11月2日 沈阳解放 1949年3月至7月 1949年3月开始创建东北实验学校。由第一任校长车向忱,第一任校务长张敦带领干部教师入校开始创建工作。这所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实验学校。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直接管辖,担负着教育实验和示范导向任务。在东北实验学校创办期间,第一任校长车向忱,第一任校务长张敦,校务长、副校长方俊玞,副校长郭明秋,教务主任侯澄等。 1949年4月,学校开展民主建校月活动,张敦校务长与李英老师创作了民主建校歌,在学校传唱,教育鼓舞全体师生员工,清理垃圾,修复校舍,重建美丽校园。1949年5月4日,全校召开第一届东北实验学校开学典礼,从此这一日期被定为校庆日。 1949年3月至7月,这一学期学校的主要领导都是中共党员,党组织及发展党员均处于不公开状态。学校除了创建学校和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更紧迫的是转变师生的旧观念,提高对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认识,树立为组国和人民,为革命教与学的新思想。诸如请张学思、阎宝航、丁玲等著名政治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到学校作报告。藉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进行内容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文娱活动。学校还组建了乐队、学生剧团,排演革命戏剧,演唱革命歌曲,朗诵革命诗歌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广大师生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一学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建设新中国培养了后备新生力量。"
 林枫
 车向忱
建校首批学生来源:1949年初, 这所学校由原东北中山中学、 五所青年中学和青年辅导班共七所学组成,在原东北大学先修班旧址成立了东北中学,共有学生6563人。经过甄别考试,将成绩好的及特别贫苦的704名学生留校读书,后来又招收了一批工人子弟及革命干部子弟人学,共计有859名学生,成立了东北实验学校,编为初中18个班,高中6个班,共计24个班。 设立中学师资部,为东北地区培养中学师资,招收学员368名,负责人先后为胡朝芝、陈润斋、肖敬若。 设立师范部,培养高级小学师资,三个班,学生98人。 确定初中二个班为实验班,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试行“五级分制”。 教师来源:学校从原东北中山中学等七所学校教师中经过选拔,确定62人担任教学工作。从哈尔滨大学选调19人担任教学和政治辅导工作。 设有实习工厂、 自然科学馆、 植物园和动物园以及图书馆等。 民主建校月期间,900多名师生参加建校劳动。
 成立学生会, 第一任学生会主席李裕臣 。 成立教育工会, 第一任教育工会主席马明 。 5月28日 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方俊玞任团总支书记。 团总支委员刘凤桥出席在北平召开的全国青年代表大会。 8月 暑假组织学生下厂下乡,到沈阳铁路工厂、市郊道义乡参加劳动,向工农学习。
 10月1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师生参加在东北人民政府召开的庆祝大会,夜晩提灯游行,彻夜联欢。 车向忱、董纯才来校作“参观旅顺苏军学校”的报告。之后,确定我校为向苏学习的实验校、示范校。 11月 公开了全校党员名单和党支部,支部书记先后为郭明秋、方俊玞。 12月 举办教师寒假学习班,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经验,学习东北教育部文件等。 组织学生到郊区郭世屯等地,开展“建团”、扫育和文艺宣传活动。 1950年1月 召开第一次家长会议。 3月 设立工农速成中学部。首批学生300人,其中劳模班有全国劳模马恒昌、田桂英等。
 7月高一班学生毕业
 10月全校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11月为战备疏散,初中二个班和工农速成中学学生迁到黑龙江省绥化县学习。 12月响应党中央号召,我校有学生196名、教师2名参军参干,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东北日报》曾以 《对祖国的爱》为题,高度赞扬了我校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我校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制定《班主任工作任务》。
 1951年2—6月 我校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培养师资,设立两个班。 5月设立函授师范部。有语文、数学等学科,旨在帮助东北地区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6月开展批判电影《武训传》和“武训精神”运动。 生物教师杨明书参加东北三省“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报告团,在东北地区作报告,受到好评。 12月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952年侯澄任副校长。 建新校舍, 师生参加劳动。 学生参加校内“三反”运动。 苏联教育专家波波夫来校参观并作报告。
 法国和平战士雷蒙达狄安女士来校参观访问。 组织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形成学习苏联英雄的热潮。
 4月学校制定《校规 24条》。 8月开展教师思想改造运动。 9月组织教师分两批去旅顺中学和哈尔滨三中学习考察。 1953年生物教师杨明书被东北教育部授予 “东北模范教师” 称号, 沈阳市政府任命他为市政府委员 。 语文组教师学习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对 “红领巾” 教学的讲话。 4月在生物教师杨明书带领下,全校师生在校园共植树1700余棵,形成今日花园式的实验园。 在东北教育部的《经验交流》 上,刊载我校的《东北实验学校领导工作的初步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等文章。 全校教职工学习《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开展“为祖国而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吴运铎同志的《把一切献给党》 一书。 建立东北地区中学第一个航空模型小组。 东北教育部中教处来校进行教学质量大检査,通报了我校语文组、 生物组的教学经验 。
 民主建校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