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校园文化频道 >> 专项活动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未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建校60周年报告会上的讲话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李未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9.05.14

    教我们几何的是丁鹏云老师,她的教学方法非常有特色,每堂课开始,一般是出一道题,要求同学们抢答,只讲思路。对老师来讲,这既是让同学们复习,检查大家的学习效果,使后面的讲课更有针对性;又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集中他们注意力的作用。记得开学第一节几何课,丁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回答,但没人举手。由于我不仅把书上的练习题全做了,而且寒假还作了预习,所以并不觉得难,就举手回答了问题。丁老师就说:我观察到李未的数学从上学期开始进步很快。他能做到,大家也应该能做到。老师寥寥两句话,对一个学习一直不好的孩子却是很大的鼓励,使我信心大增。我下决心要把丁老师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答上来。因为不知道老师要出什么题,所以我不仅把课本上的练习题全做了,还开始看参考书,把许华舫先生著的《几何定理的证明》、《几何计算》、《几何作图》等几本书都读了,把书上的例题和练习题全都做完了。  
    我由此培养了对学习的兴趣:起初做习题只是为了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得到表扬,后来渐渐地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最后就变成了一种嗜好,做上了瘾。于是乎,我读遍了图书馆所藏的代数和几何参考书,把书上的习题全做完了。到最后,图书馆老师搬出了馆藏的长泽龟之助的三本数学辞典:《几何学辞典》、《代数学辞典》和《三角学辞典》来给我看。由于这些书不外借,是老师们的参考书,就更激发了我的兴趣。每天下午,我一定要到图书馆去做一个多小时习题,一直坚持下来,高一就把高中数学所有的课程都自学完了。这样下来,我就变成了一个题虫。  
    那时,我哥哥已在两年前考上了北大数学系,他告诉我北大是中国学习数学最好的地方,应该到那里去学习。我俩就商量为了上大学,现在就开始预习大学的课程。于是我从高二起就开始读俄罗斯数学分析学派的创始人H.H.鲁金写的一本微积分教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习题多,我也是用自学加做题的办法把这本书学完的。现在想来,丁老师在课堂上的鼓励,图书馆老师为我提供的课外书,不仅激发了我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帮助我立下志向——要到中国最好的地方学习数学。就这样,实验中学把我这个入学时茅塞未开的孩童培养成了一个有志向的人。可以说,是中学六年的教育,引导我走上了后来的学术探索之路。所以我说实验中学放飞了我的理想。  
    现在再说说“从母校得到的收获和财富”。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孔子对自己的总结。15岁,古人叫“成童”,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学时代。孔子那时开始立志于学,立志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今天更应该如此,所以中学是立志的阶段。这次回到学校,看到很多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让我立刻就回忆起了在实验中学度过的那段难忘的时光。记得那时校门口有一个语录墙,上面写着“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今天看来,老师们通过课程学习、劳动实践和各种社会活动,实践着的这个办学方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健康、宽松、生动、活泼的立志和成才的环境,为祖国培养出了一代代优秀的人才。  
    记得高一时,我在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电子计算机的报道,就和我们班的张阿根、尚义两位同学商量要做一台电子计算机。这个想法很快得到班主任金老师,还有钱老师、马老师和方老师的支持。当时辽宁大学数学系正在研制电子计算机,我们就通过担任辽大党委书记的尚义的父亲联系去参观。这是个保密项目,要签字才能进入。项目负责人接待了我们,负责人说“至少要三万个电阻,三万个电容才能做一个计算机”,我们就问“那三千个行不行?”他说也可以;我又问“那三百个行吗?”他说那也行,就看你做什么样的了。尽管我们最终也没看到他们做的计算机,但仍然兴致勃勃地跑到新华书店买了列别杰夫著的《电子计算机》。列别杰夫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是前苏联“计算机之父”。书买来之后根本看不懂,而且发现只有电阻电容根本不够用,还得有电子管或晶体管。后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利用计算尺原理,采用模拟电路办法做的电动计算器。我们三人中张阿根动手能力最强,他就带着我俩最后完成了这个计算器。老师为了鼓励我们,还参加了沈阳市的展览。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能成为计算机科学方面的院士,恐怕不是巧合,这与学校、老师的支持与鼓励是分不开的。当时我们班还有两名同学成了国家航模运动员,还有的同学醉心于生物学研究,他们也都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学校为我们营造的这样一个健康、宽松、生动、活泼的环境,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助我们在这里立志、成长。我本人从中获益匪浅,终于最后走上了学术之路。在此,我对实验中学,对学校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再说说对母校的寄语。我的寄语是:希望学校一如既往,永远都是培养有创造力人才的摇篮。为此,我这个老校友给还在学校学习的小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不能偏科。我认为中学所学的课程都是重要的,不应文理分科,而且学生也都应该学好。因为总的来讲,中学所教授的知识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两千年所积累的知识精华,包括语文、历史、地理、代数演算、逻辑推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必须继承的,是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深造的基础。所以,不能仅满足于懂得,还要学好。要兴致勃勃地去学,要对这些知识掌握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创造打下基础。  
    二是不怕吃苦。任何一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要从实践开始,经过大量的试验和观察,然后才能够上升到理论。量变的过程就是一个艰苦劳动的过程。贝多芬学琴的时候,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从几岁开始每天要练几个钟头,甚至十几个钟头;爱因斯坦在失业中,经过五年艰苦的思索和寻找,才提出相对论;达尔文进行了二十余年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最后才写成《物种起源》。这些都是艰苦劳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 “动心忍性”,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这就是孟子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担当大任。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就必须立志,一生付出艰苦的劳动。  
    三是自主学习。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就需要有主动性,主动地去学习,去寻找,去思索。为什么有的同学在中学成绩很好,到了大学就不那么突出了,主要原因就是主动的学习精神没有在中学得到培养,而到大学又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大学与中学之不同点是它教授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的知识,到了研究生就是现在人们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不像中学那样,所学的知识都已成定论。所以,只有长期经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锻炼的人,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才能在这种环境中有所创造。孔子说人有“生而知之者”,也有“学而知之者”,他说自己就是“学而知之者”。我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学而知之者”,也就是说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是靠不断地实践、总结、不断地完善才能养成。所以我认为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越早越好,应该从初中就开始。但是大家要记住,什么时候认识到这点都不晚,只要认识到了就要开始培养。  
    最后,我祝愿实验中学永远保持优秀的办学传统,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这里放飞理想。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滕卫平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文章:校长刘玉华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